马王堆帛书:汉代无款墨迹。1972~1974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所发掘的汉代墨迹。书于绢帛之上。帛有整幅与半幅,整幅宽48至50厘米。出土时破损严重,经整理,已判明共有28种,共12万余字。内容其中除《周易》和《老子》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为古佚书,包括六艺、诸子、兵家、数术、方术、古地图、哲学、天文等,其内容十分丰富,经专家考订这些帛书大部分是西汉初年(汉高祖至文帝初年),即公元前2世纪初前后30年之间抄写的。这是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书体以篆隶为主,亦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古隶。书法不拘一格而通体和谐,其字形修长,笔划屈曲圆转,多用中锋,这些都还是篆书的遗绪;但许多偏旁部首已脱离篆书的写法,具备了隶书的雏形。其中《老子》(甲本)、《老子》(乙本)和《战国策》书法最精美。甲本结体自然,布白疏朗;乙本用笔方折,结体谨严,布白慎密;《战国策》用笔纤细,方圆兼施,结字疏长流利。这些作为西汉初期的墨迹实物,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古隶”的真实面目。这对探讨书体相衔、衍化之迹价值很大。这就无怪乎自出土面世以来,倍受书界的重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