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②

唐高宗:李治,唐高宗皇帝。字为善,太宗第九子。陇西成纪(今属甘肃)人。公元650~683年在位。谥天皇大帝,庙号高宗。高宗工行、草、隶、飞白书。在帝王中书法苍劲豪迈,圆润俊华,不逊于名家。高宗书法,行笔婉妙,宛然太宗,可谓家法相承,时人评价甚高。李嗣真《书后品序》以高宗父子为神札。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龙朔二年(662)四月,上自为书与辽东诸将,谓许敬宗曰:‘许圉师常自爱节,可于朝堂开示’。圉师见,甚惊喜,私谓朝官曰:‘圉师见古迹多矣,魏晋以后惟称二王,然逸少多力而丑,子敬妍而少力,今观圣迹,兼绝二王,凤翥、鸾回,实古今书圣也。”可见,当时为了称誉高宗之书,而力贬“二王”,谀称书圣,不免谥美。传世书迹见《淳化阁帖》。传世的碑刻,主要有《万年宫》、《纪功碑》、《李靖碑》、《孝敬皇帝壑德碑》等。《旧唐书》、《新唐书》均有传。《李碑》,亦称《赠太尉英贞武公李靖碑》。唐仪凤二年(677)十月刻。在陕西醴泉县,为昭陵陪葬碑之一。高宗李治撰并书,行书,碑高300厘米,座高100厘米。32行,行约90字。碑下截磨灭,存者约十之六、七。李姓,本姓徐,名世,从太宗后赐姓李。避太宗讳去“世”,故为李。李是唐开国功臣,为唐太宗统一天下立下不少功绩。故唐高宗时给李立碑,由高宗御制并书。唐高宗书法承其家法,此碑笔致神采奕奕,十分遒美,但雄浑不及文皇,而戈法过之。后半虽有纵横笔势,颇具晋人风度。此碑因捶拓较少,存字者较完好,字字圆美。篆书题额平正圆美,当初唐之皎皎者。此碑是唐高宗的主要作品之一,运笔和结构极为严整,不仅可以垂范书坛,且使唐朝历代君王之宸翰皆承袭此优美之风。明拓本首行“御书”之“书”字完好,全碑少损20余字。有乾隆拓的影印本,为爱俪园《慈淑楼丛帖》之一。

为您推荐

章法②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

贝义渊②

贝义渊:生卒年不详。南朝梁书法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书,精严遒劲,笔势灵动。所书大字带行书笔意,更为雄健。存世书迹有《始兴忠王萧憺碑》。王昶《金石萃编》作于天监十七年(518),刘孝绰撰,房贤明刻字,郜元上石..

王知敬②

王知敬:生卒年不详。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官太子家令,官麟台少监,又称王家令。工行草书,尤善署书。署书与殷仲容齐名。武后诏一人署一寺额,仲容题“资圣”,知敬题“清禅”,俱为一时之绝。唐李嗣真《书后品》列知敬..

郑道昭②

陆柬之②

陆柬之:唐吴(今江苏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最初书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

羊欣②

羊欣:字敬元。南朝宋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官至中散大夫,新安太守。少静默,无竞于人。长于隶书。年十二,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欣尝著新绢裙昼寝,大令书裙数幅而去,欣书本工,因此弥善。唐张怀瓘《书断·书断..

怀仁②

怀仁:生卒年不详。唐朝僧。唐太宗(627~649)时居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弘福寺,他并不以书家著名,可他作了一件事使他的名字在书法史上流传下来。初唐时,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国。于贞观十九年(645)二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