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东汉隶书石刻。是汉官方校定儒家经典文字刻石,亦称“汉石经”。东汉熹平四年(175)蔡邕等建议校定经本(包括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经),以隶书刻石建于太学。石经共刻46块,传蔡邕书或云非一人所书。石原在洛阳太学府,久佚,传世旧拓本,多为宋、明重刻本。自1922年徐森玉、马叔平于洛阳太学旧址发现原刻残石后,时有出土(也有传宋时就偶有出土,但仅见残字)数达百余块之多,分别为吴兴徐森玉、鄞县马叔平、萍乡文素松、上虞罗振玉、武进陶兰泉、关中于右任、江夏黄氏及北京图书馆等所得。其书法严整,时人奉为典范。但《熹平石经》同《史晨碑》等作品一样,由于过分整齐划一,显得比较单调,缺少变化,因此亦有“隶书馆阁体”之讥。历代翻刻极多。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