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②

熹平石经:东汉隶书石刻。是汉官方校定儒家经典文字刻石,亦称“汉石经”。东汉熹平四年(175)蔡邕等建议校定经本(包括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经),以隶书刻石建于太学。石经共刻46块,传蔡邕书或云非一人所书。石原在洛阳太学府,久佚,传世旧拓本,多为宋、明重刻本。自1922年徐森玉、马叔平于洛阳太学旧址发现原刻残石后,时有出土(也有传宋时就偶有出土,但仅见残字)数达百余块之多,分别为吴兴徐森玉、鄞县马叔平、萍乡文素松、上虞罗振玉、武进陶兰泉、关中于右任、江夏黄氏及北京图书馆等所得。其书法严整,时人奉为典范。但《熹平石经》同《史晨碑》等作品一样,由于过分整齐划一,显得比较单调,缺少变化,因此亦有“隶书馆阁体”之讥。历代翻刻极多。

为您推荐

张黑女墓志②

张黑女墓志:北魏墓志。全称《魏故南太守张玄墓志》,通称《张黑女墓志》。(张玄字黑女,清人避康熙帝名讳,故不书“玄”字。)普泰元年(531)十月刻。正书20行,行20字。出土地不详,原石久佚。何绍基于道光五年(1825)得拓本..

孙夫人碑②

孙夫人碑:西晋碑刻。武帝泰始六年(270)立。原在山东新泰市新甫山下。此碑为西晋任城太守(姓羊,晋时泰山郡大族,碑失其名)夫人孙氏的墓碑。孙夫人即新泰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为江凤彝访得,移置新泰县学。现存泰安岱..

李超墓志②

李超墓志:全称《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北魏正书石刻。永安二年(529)立于偃师(今属河南)。《金石萃编》载:石高2尺3寸,横2尺3寸5分,文共26行,满行26字。书法清隽,为北魏书之善本。传世以“陵”字“阝”未损为旧拓本,考..

爨宝子碑②

泰山金刚经②

泰山金刚经:亦称《经石峪金刚经》,其内容为《金刚般若经》,刻在花岗岩溪床上。是现存形制和规模最大的摩崖刻石。在山东省泰安县泰山石经峪花岗岩石砰上。无款年月。隶书。石经凡31行,行字数不等。字径35至50厘米不等..

刘怀民墓志②

刘怀民墓志:南朝刘宋墓志。全称《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太守笠乡侯事阳城主刘府君墓志铭》。大明八年(464)正月刻。此志出土于山东省益都。此碑乃当时唯一出土之墓志,因而极受书学专家之重视。光绪十四年(1888)王懿荣于河..

董美人墓志②

董美人墓志:隋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为隋代宫人之墓志。开皇十七年(597)十月刻,蜀王杨秀撰文。清嘉道间(1796~1850)出土于陕西兴年县(现西安),时上海陆剑庵官兴平得之,后归上海徐渭仁家,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