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马特:瑞士戏剧家、小说家。生于伯尔尼州的柯诺芬根,父亲为基督教牧师。大学毕业后在《世界周报》任编辑。1946年完成第一部剧作《立此存照》。1949年《罗慕洛大帝》首演成功,开始崭露头角。后著《老妇还乡》、《物理学家》,奠定了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他的悲喜剧也趋于定型。60年代中期创作的《流星》是他的新起点,但之后已无成功之作。至1983年共有剧作21出(包括改编),还有8出广播剧,理论著作《戏剧问题》、《论席勒》、《喜剧解》、《与比奈特的谈话》等。1980年出版作品集20卷,已被译成40余种语言。迪氏艺术观的哲学基础是不可知论和历史循环论。他认为艺术包括戏剧是不能反映世界的,只能“表演世界”或“呈示一个世界的图像”。他否认戏剧的教育作用。但他却是一位具有艺术抱负和革新精神的作家。他强调实践是理论的前提,反对创作必须遵循某种统一的风格和模式。他“弃旧图新”地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追求“多彩的戏剧”,倾向于具有喜剧色彩和社会讽刺色彩的追求。他的笔下是通过“距离”来表现的,而造成“距离”的主要手段是“怪诞”,这构成了他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佯谬”是他艺术表现的一种诀窍。其作品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戏剧冲突、严谨的戏剧结构和生动而幽默的语言。他作品的题材主题往往是时代或世界性的,但艺术上却具民间性和通俗性。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