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戏剧②

英国戏剧:起源于教堂的礼拜仪式。9世纪复活节弥撒中有一段被称为“你找谁”的插曲,已具有戏剧的雏型,逐渐发展成“礼拜剧”。英国的中世纪戏剧从教堂转移到室外,由市民代替教士,走向世俗化,亦称为奇迹剧。它传世的共有4个组剧。将现实人物与传说人物同时出现,情节打破时空,悲剧和喜剧搀合等。产生于14世纪下半叶的道德剧,也是一种宗教剧,以宣传教义、进行道德劝诫为目的。最著名的是《人人》(1495)。之后的插剧加强了娱乐性和喜剧的色彩。从礼拜剧到插剧的演变过程是世俗化不断加深的过程。
从1498年都铎王朝的建立到1642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英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初期的戏剧形式相当多样化。最早的英国市俗戏剧是麦得威尔(1462~?)的《弗尔金斯和鲁克利斯》,最著名的插剧作家是黑伍德(1497~1508),作品有《天气戏》(1533)。之后传入了发源于意大利的“假面剧”。在下层群众中流行着哑剧等民间戏剧。伊利莎白女王时期经贸发展,城市兴盛,戏剧日益受到市民欢迎,女王也鼓励,出现了较规范化的悲剧和喜剧。尤德尔(1505~1556)的《道伊斯特》(1553?)是英国第一部喜剧。而最早悲剧是萨克威尔和诺顿的《高勃达克》(1561)。同时出现了职业剧团。1576年英国最早的大众剧场是三面看戏的“大剧场”。
直到1616年莎士比亚逝世之前的30年间,是文艺复兴戏剧的盛期。为莎氏的创作铺平道路的职业剧作家有黎里(1553~1606)、皮尔(1557~1596)等。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了文艺复兴戏剧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重大社会问题,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是戏剧化的民族史诗。另一位重要作家是琼森(1573~1637),致力于表现人物的“气质”,从道德方面进行评价。他的《炼金术士》(1610)以结构完美见称。马洛的《爱德华二世》(1593?)也是一部历史剧杰作。这期间喜剧作品大量出现,而且风格多样化,有浪漫主义的也有市民喜剧。同时悲剧蔚为大观,有复仇悲剧、情欲悲剧等。17世纪初出现了既不属于传统的悲剧和喜剧的悲喜剧,又称传奇剧等等。剧场艺术上,两个最重要的剧团是宫廷大臣供奉剧团和以著名悲剧演员艾伦(1566~1626)为经理的海军大臣供奉剧团。当时伦敦已有近20所大众剧场。莎翁逝世,复兴戏剧进入尾声,舞台已失去了莎翁时代那样壮阔的气势和生动的表现力,以及那样的创造精神。1642年新执政的克伦威尔下令封闭伦敦全部剧场,复兴戏剧就此结束。
英国17~18世纪戏剧主要是为上层人物提供一种时髦的娱乐。达文南特(1608~1668)的“娱乐表演”《围攻罗得岛》(1656)实际上是英国第一部歌剧,也在演出中首次出现女演员。1662年重建的朱瑞巷剧院已具备了现代剧院的基本形式,并有了布景,出现了大量的“风俗喜剧”。德莱顿(1631~1700)是复辟时期的重要作家,所写的有“英雄剧”《奥伦—蔡比》(1676)等和《论戏剧诗》的戏剧论著。从“光荣革命”到“戏剧检查法”阶段,资本主义在英国确立和稳步发展,但戏剧无大发展。斯梯尔(1672~1729)则创办了英国最早的戏剧刊物《戏剧》双周刊。其间影响最大的悲剧家罗(1674~1718)改编的爱情悲剧《美丽的忏悔者》(1703)一直上演到19世纪。诗人盖伊(1685~1732)的《乞丐歌剧》(1728)是英国歌剧中最早的经典作品。18世纪中叶起,感伤主义日益盛行,感伤主义喜剧也占领了舞台。当时文坛领袖人物是约翰逊(1709~1784),他对戏剧最大贡献是主编了《莎士比亚戏剧集》(1765)。由于关注表演,产生了不少优秀演员。最著名的是加里克(1717~1779)和女演员席登斯(1775~1831)等。
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在欧洲兴起,英国主要表现在诗歌、小说上,对戏剧的影响则产生了统治了英国舞台的情节剧。60年代起逐步出现了现实主义倾向的戏剧。皮奈罗(1855~1934)的《第二位坦科雷太太》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有罗伯逊(1829~1871)、阿契尔(1856~1924)、琼斯(1851~1929)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英国戏剧史上又一个高峰。萧伯纳(1856~1950)的重要剧作《鳏夫的房产》(1892)、《华伦夫人的职业》(1984)问世,提高了戏剧的思想和艺术水平。王尔德(1856~1900)另树一帜。他是唯美主义的鼓吹者,在喜剧创作中却持一种现实主义的批判态度,其作有《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和《认真的重要》(1895)等。
20世纪萧伯纳继续写出了许多重要的剧本,其最大贡献是社会问题剧,并具喜剧色彩。社会问题剧是当时的主流,也影响了后来的作家和作品。有高尔斯华绥(1867~1933)的《银盒》(1909)、巴克尔(1877~1946)的《马德拉斯家族》(1910)、普里斯特利(1894~1984)的《危险的角落》(1932)、毛姆(1874~1965)的《圈子》(1921)等。前后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戏剧方面有叶芝(1865~1930)、辛格(1871~1909)、奥凯西(1884~1964)等人。有影响的作品是叶芝复活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艾略特(1888~1965)的《大教堂的谋杀案》(1935)、巴里(1860~1937)的童话剧《彼得·潘》(1904)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主要演出莎士比亚戏剧,最著名的莎剧演员是奥立弗(1907~)。50年代以来,有奥斯本(1929~)的《愤怒的回顾》(1956)、品特(1930~)的《房屋》(1957)等。60年代后年轻的“左派”作家显露,称为“第二次浪潮”。有邦德(1934~)等人。喜剧家奥顿(1933~1967)的《赃物》、《男管家看到了什么》等的“黑色喜剧”,以及表现存在主义观点的斯托帕德(1937~)的《罗森克兰兹和盖尔登斯顿之死》等。当代英国著名剧院、剧团是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等。

为您推荐

罗马尼亚戏剧②

罗马尼亚戏剧:很早就流行有戏剧表演因素的礼仪和变戏法。最初的民间戏剧产生于18~19世纪,受到宫廷典礼仪式和民间舞蹈的影响,也曾受到希腊、罗马和斯拉夫诸国戏剧的影响。文人戏剧始于19世纪初期。布加勒斯特和雅西成为..

《伽利略传》②

《伽利略传》: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作。初稿写于1938年。是一部历史哲理剧。它以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为题材,把历史的经验教训和20世纪的现实斗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哲理性的主题思想..

等待戈多②

等待戈多: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贝克特的剧作。写于1952年的这出两幕剧,是贝氏的成名作,也是最有影响的剧作。1953年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首次上演,欣赏者和反对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然而,此后几年里,它却被译成数十种文..

西班牙戏剧②

《第十二夜》②

《第十二夜》: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剧作。写于1600年,是莎氏的喜剧代表作之一。剧中描写了忠诚的爱情和嘲笑耽于幻想和感伤的贵族男女之外,也借大管家马伏里奥的思想行为,嘲讽了清教徒的虚伪骄矜。剧本以孪生误..

保加利亚戏剧②

保加利亚戏剧:民族戏剧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为它奠定基础的戏剧家是沃依尼科夫(1883~1878),他创作的多为历史剧,有《拉依娜公主》(1866)等。之后著名作家伐佐夫(1850~1921)等建立了民族剧院,产生了演员剧团。演出剧作有..

法国戏剧②

法国戏剧:9世纪开始出现戏剧和文学作品。中世纪戏剧主要是宗教剧和世俗剧。前者以《圣经》教义为题材的统称,后发展成奇迹剧、神秘剧,在教堂内配合弥撒形式进行演出,也在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庆典上演出,后又移至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