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箴图卷

女史箴图卷:

中国彩墨画。

中国东晋时代画家顾恺之画。今传摹本两卷。唐本原藏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被英军劫走,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宋本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唐本价值高。

该画根据西晋诗人张华作《女史箴》所绘。西晋惠帝所娶贾后,恣肆酷虐,乱德乱政。

张华为了规劝她,写《女史箴》。该文“苦口陈箴,庄言惊世”,故被统治者视为“千载女仪之则”。

顾恺之以此为稿本,绘成图画。张文十二节,图画也绘制十二段,前三段佚失,现存九段,卷长1丈许,高约9寸3分。

因流佚年代久远,补绢、补笔、补墨处极多。现存的九段,除一段文字已失外,每一段均附记有《女史箴》原文。

文字和图像对照欣赏,可见顾恺之怎样把抽象的封建说教形象化。现存九段图画,从人物关系和表达内容来看意在图解文字,规劝女性要忠君,为皇帝着想;要明白事物的道理,要学会修身养性,言行无可挑剔;在妻妾之间不要嫉妒,不要干涉丈夫行为;不仅如此,女性还要以此自省,把以上的规劝视为至理名言,铭记在心。

顾恺之和张华一样,借助于绘画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维护封建主义的“女德”。但由于他高超的造型艺术技巧,图卷不仅不是张文的简单图解,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流传至今最早的古代画卷。

图卷以墨和线为主,施以透明色彩。图卷中有四十个人物,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各不相同,第二段中冯婕好的镇定自若,勇敢无畏;第一段皇帝回视班婕好;第五段丈夫申斥妻子,那神态都描绘得维妙维肖。

女性裙带的飘动,也使人物显得生动活泼。且每一段又展示某一特定情境,生活情趣充溢画面。

顾恺之还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第一段冯婕妤与武士的对比;第五段班婕妤与另一宫妃的对比,都有利于表现主题思想。无论对于认识当时贵族的生活,还是研究当时的民俗民情都有重要价值。此外,顾恺之已经注意到细节的作用,在于增加画面情境的真实感,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心态,表现主题。第五段丈夫上床前,脱鞋的细节;第七段丈夫对妻子捏手的细节,都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某些抽象的道理,不便于通过画面直接展示,第三段画面顾恺之就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大家熟知的自然现象作隐喻,把思想化为形象,这在中国绘画中是不多见的艺术现象。整个《女史箴》图卷,既表现出很高的哲理性,又充分显示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因而是我国绘画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为您推荐

南响堂山石窟造像

南响堂山石窟造像:中国古代雕刻。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该窟为北齐开凿,共七窟。其造像代表有一、五、七窟。一窟基坛上的比丘、狮子、香炉等浮雕十分精致。五窟洞口侧面卷草纹雕刻华丽。窟内三面凿佛龛,正中为释迦佛,左阿弥..

墨缘汇观

墨缘汇观:中国古代书画着作。正录四卷,续录二卷,共六卷。清安歧着。本书载名画始于顾恺之《女史箴图》,止于明董其昌。书始于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止于明董其昌。正录详记作品内容、纸绢及摘录题识印记。并论书法、画法..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途中:中国水墨画。中国现代画家石鲁画于1961年。1961年正值中国面临经济困难时期。石鲁画此画,意在鼓舞人民战胜困难。画面几乎被峡谷的两山占满,峡谷外是云海和苍茫的远山,山峡深处有一开荒的部队正向南泥湾进发。..

拿撒勒画派

纳比派

纳比派:是个被西方现代主义某些评论家赞誉为“先知”的绘画团体(“纳比”原字含“先知”之意)。它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聚集于巴黎的一批艺术家力求综合地探讨前辈艺术大师,尤其是高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他们受到来自不..

女供养人像

女供养人像:泥塑作品。中国麦积山石窟第165窟宋代塑像。供养人是出资开窟造像的供养者。佛教为了扩大影响,允许供养人在佛像旁为自己造像。历代石窟寺庙中,供养人像都随处可见,但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却不多。这一尊女供养人..

墨林今话

墨林今话:中国古代画史传着作。十八卷。清蒋宝龄撰,子蒋茞生续撰一卷。本书录乾隆至咸丰间(1736-1861)画家一千二百八十六人,各立小传。多属浙江、江苏两省画家。记载各家韵事画艺,并涉及书法、金石、诗词及收藏等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