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音乐术语。

一首乐曲采用某一个大音阶或小音阶作为它的基本材料,并遵循音阶中各个音和建立在各音上的各个和弦之间的某些关系,“调”就是用来表明它的精确的调性的用语。这些关系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但确认主和弦为基础或中心,是调的概念的根本。

调有两种——大调和小调。

根据它们以大音阶还是小音阶中的音为基础而定。在所有的大调中,音阶中各个音之间的关系和建立在各音上的各个和弦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尽管如此,作曲家还是常常用同一调来表现相似的情趣,因此不同的调会使他们引起不同的联想。一首乐曲的调多由调号标明,它向演奏者指出,哪些音始终应该升高或降低半音。但是对听的人来说,调是由和声建立起来的。

在绝大多数18世纪作品中,调是由主和弦和与它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或几个和弦的清晰的陈述。

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近关系调,如,(1)同主音的大调和小调;(2)所用的音列相同而主音不同的大调和小调;(3)主和弦有密切关系的调。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方便了从一调到另一调的转调。但是乐曲的基调被认为是它的基地,最后音乐必须回到基调。

为您推荐

多尔梅奇

多尔梅奇:【介绍】: 阿诺德·多尔梅奇(1858-1940),英国古乐器制造师、小提琴家。早年随祖父及父亲学习钢琴及管风琴制作。1881-1883年在布鲁塞尔师从维厄当,并开始收集和修复古旧乐器。后又入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和伦敦皇家音..

杜那耶夫斯基

杜那耶夫斯基:【介绍】: 伊萨克·奥西波维奇·杜那耶夫斯基(1900-1955),苏联作曲家。生于波尔塔瓦州洛赫维查。早年曾学小提琴,并师从博特加廖夫学作曲。曾在苏联许多城市的剧团、歌舞团、爵士乐团等音乐团体任指挥、团长..

菲舍尔-迪斯考

菲舍尔-迪斯考:【介绍】: 迪特里希·菲舍尔-迪斯考(1925- ),德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柏林。学于柏林高等音乐学校,从师瓦尔特和魏森伯恩。1947年首次在弗赖堡登台演唱勃拉姆斯的《安魂曲》。翌年,在柏林饰演《唐卡洛斯》中的罗..

法利亚

丁香花

丁香花:苏联歌曲。贝凯托娃词,拉赫玛尼诺夫曲(作品21之5)。俄罗斯民间有这样的习俗:一个人能否得到幸福,就看这个人能否在丁香花丛中找到5个花瓣的丁香。该曲取其意,但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更浓郁的诗意和更清隽的感情..

顿仁

顿仁:【生卒】:生卒年不详【介绍】: 中国明代南京教坊乐工。正德、嘉靖年间曾为南京教坊乐工,擅长北曲、南曲,并精于琵琶。他在正德末年至北京教坊专习北曲,后“尽传北方遗音,独步东南”。晚年在何良俊家做曲师,他所讲授的金..

法纳姆

法纳姆:【介绍】: 瓦尔特·里恩沃德·法纳姆(1885-1930),加拿大管风琴家。生于魁北克。早年在加拿大学习,后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归国后在各地教堂任管风琴师等职。1913年以后赴美国,在美国各大城市教堂任管风琴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