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午后

牧神午后:

管弦乐前奏曲。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作曲。1894年首演。根据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作写成。原诗大意是:炎热的夏日午后,半人半兽的牧神躺在草丛中。

他幻想自己见到了洁白的仙女,并拥抱了维纳斯女神。后一想到对神的不敬会带来惩罚时,他又告别了现实进入了梦乡。

作者以他特有的手法充分体现了诗的意境。他在首演的节目单上写道:“(该作)是对马拉美优美的诗篇所作的非常自由的解释,始终同诗联系在一起。”而马拉美听过这首作品之后也说:“这首乐曲发挥了我的诗的感情,它记录的景象比色彩所能做到的还要生动得多。”乐曲结构较自由,大体上保持了三部曲式结构。

乐队的主要乐器是木管、弦乐和竖琴。木管多用低音区,圆号与弦乐器常加弱音器,音响奇异、柔和,旋律、和声、配器全是新型的。

整个乐曲音乐进行从容不迫,没有任何戏剧性的冲突或明显的高潮,整个形象象蒙上了一层薄纱。该作是作者所有管弦乐作品中篇幅最短的一首,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印象主义管弦乐的奠基作。

它的首演,当时是法国新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人们开始尊作者为大师,连首演的大厅也一跃成为音乐的圣地。

拉威尔非常珍爱这首作品,认为是一部最完美的创作,还说,倘若在临死之前如有可能听音乐的话,就是该作。

为您推荐

莫伊谢耶夫

莫伊谢耶夫:【介绍】: 伊格利·阿利克桑德洛维奇·莫伊谢耶夫(1906- ),苏联民间舞蹈家、编导。生于基辅。18岁从莫斯科舞蹈学校毕业进莫斯科大剧院任主要演员。其间曾编导过芭蕾舞《足球队员》等。自1936年起多次组织、领..

穆尔

穆尔:【介绍】: 杰拉尔德·穆尔(1899-1987),英国钢琴家。生于沃特福德。从汉伯格父子学钢琴。1919年崭露头角。1925年起献身于伴奏艺术,以伴奏歌曲为主。他同着名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施瓦茨科普夫和洛斯安赫莱斯长期合作..

尼尔森

尼尔森:【介绍】: 比尔伊特·尼尔森(1918-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卡普鲁。少时喜爱声乐并参加当地合唱团。23岁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师从希斯罗普学声乐。26岁首次在瑞典皇家歌剧院饰演《自由射手》女主人公阿加德..

尼基什

穆拉杰利

穆拉杰利:【介绍】: 瓦诺·伊里奇·穆拉杰利(1908-1970),苏联作曲家。生于哥里。1931年毕业于第比利斯音乐学院作曲班和指挥班。1931-1934年在格鲁吉亚话剧院担任作曲及指挥。1934-1938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进修,先后师事舍赫..

莫斯科的回忆

莫斯科的回忆:小提琴与乐队。维尼亚夫斯基作于1853年。作品6。作者在俄国多年,对俄罗斯风土人情有较多的了解。该曲的第一主题采用了俄罗斯民歌《红衣裳》,第二主题具有俄罗斯民间舞音调和特点。后半部以第二主题及其变..

纽姆记谱法

纽姆记谱法:一种记谱形式。纽姆,东方吟诵和西方素歌用以记谱的符号。12世纪末,纽姆已发展成方形和菱形,至今尤用素歌印刷。构成纽姆记谱法的符号,主要可以分为二组:“基本的”纽姆符号和“特殊的”纽姆符号。前者仅指示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