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奇

克罗奇:

【介绍】:

贝尼季托·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

一生大部分精力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过参议员、教育大臣、不管部大臣等职。创办并主编《批判》杂志达41年之久。克罗齐的着作甚丰。他把自己的学说分为美学、逻辑学、行为哲学(经济学和伦理学)、历史学四种,统称为精神哲学。主要着作有《精神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伦理学和政治》、《论维柯》、《现代哲学的特性》等。

美学着作除了收进《精神哲学》中的《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前部分为《美学原理》,后部分为《美学的历史》)之外,还有《美学新论》、《美学与政治》等。克罗齐用主观唯心主义改造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认为自然只是“精神辩证法”活动的体现。

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去解释和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提出所谓“差异辩证法”和“差异统一”的理论。强调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是精神发展的过程。

克罗齐把心灵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它们合起来就是整个真实世界。认识活动从直觉开始,到概念为止;实践活动基于认识活动,从经济开始,到道德为止。

这些活动是循环的,各有价值与反价值。美就是直觉阶段的价值,丑就是直觉阶段的反价值。他的全部美学观点都是从直觉理论出发的,认为直觉就是表现,表现就是艺术。

在他看来,不存在客观美,美只是个人直觉的“表现”和“创造”;美不在物,而在心,是人的心灵的直觉表现。

认为美同效用、道德、快感、知识全部无关,是“纯粹的直觉”,“纯粹的表现”,表现是审美的基本事实。美只在形式,直觉的功用在于给无形式的情感赋于形式,使情感成为意象而“对象化”(见“美学原理”条)。

克罗齐的美学理论,对于现代西方的形式主义、非理性主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等美学思潮和文艺思潮,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您推荐

《克伦威尔》序

《克伦威尔》序:雨果着。1827年作者为自己剧本《克伦威尔》写序言。批判古典主义,阐述浪漫主义创作原则。雨果认为诗的基础是社会。社会的第一阶段有原始时期的颂歌,第二阶段有古代的史诗,第三阶段由于宗教的启发,产生了近..

结构主义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当代法国的一种注重读者阅读反应的文学批评。是把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原理应用于文学研究而产生的理论。他们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个别作品,而是文学的系统结构;强调文学的成规、法则和规矩;认..

类型学

类型学:亦称典型学。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之一种。类型学研究是把不同国家文学中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等,进行平行对比研究,从而考察其异同,以及造成异同的原因。如冯至的《杜甫与歌..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

类型化

类型化:文艺创作中的一种错误倾向和作法。指文艺创作中,把社会生活中千差万别的人和事,机械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固定的类型模式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类型化的实质是脱离生活实际,违背典型化原则。由于它只是片面地追求..

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

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文艺论文。列宁写于1911年1月。中文版《列宁全集》收入第17卷。文章结合托尔斯泰所处时代的特点,深刻分析了他学说产生的社会根源,阐明无产阶级对待这种学说的态度。指出,托尔斯泰的学说是他..

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

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提出的理论。其内容是: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既有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文化,也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发达的民主主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