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
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提出的,她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作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根据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不确定点或空白越多,读者便会越深入地参与作品审美潜能的实现和作品艺术的再创造。

为您推荐

散文

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

※9、三一律

※9、三一律: 三一律(three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

“通感”

“通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器官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有了温度,声音似乎有了形象,冷暖似乎有了重量,气味似乎有了体质。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

颜筋柳骨

隐含的读者

隐含的读者: 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提出的。隐含的读者是和现实的读者相对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在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

《雷雨》

《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雷雨》创作于1933年,两年前,刚刚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曹禺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

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具有两个特征:新的艺术思想和群体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