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
雕漆:又名“剔红”。相传始于唐代。在铜胎或木胎上涂上调好的漆料,一般要涂八九十层以上。上漆后乘未干透即进行浮雕,然后再烘干、磨光。以红色为主。北京产品最为著名。其他产地还有扬州、无水、徽州等。品种一般为日常用品和陈设品。
印章:又称“图章”。古称“鉨”或“”,后作“玺”。用以取信之物。秦统一六国,皇帝的印信称“玺”,官私所用称“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印章”之称。唐以后皇帝印信又称“宝”,官私印又有称“记”、“朱记”、“..
文徵明(1470-1559):明代书法家。工楷、行书,兼擅隶书,尤精小楷,从李应祯学书,得力于智永,小楷师二王,精丽婉秀,行书取法苏轼、黄庭坚、米芾,“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参见“绘画·雕塑”中的312“文徵明”。..
宋徽宗(1082-1135):即赵佶。北宋书画家。宋神宗子。工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
康里巙(1295-1345):元代书法家。又作巙巙。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康里(今属新疆)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经筵事,谥文忠。工楷、行、草书。楷书师虞世南,行、草书取法钟繇、王羲之。行草书笔画遒媚,逸迈圆劲。传世墨迹有《渔父辞》、《谪龙..
于右任(1878-1964):现代书法家。原名伯循,号骚心、髯翁、太平老人,以字行世,陕西三原人。工书,取法北碑,尤得力于《石门铭》,参以木简笔意,简漫洒脱,神韵超迈。草书参以北碑笔法,长于怀素小草。曾创草书研究社,首倡“标准草书”。主持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