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古学

    美术考古学 : 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依据层位学、类型学等考古学研究方法,结合古代文献以及传世的有关遗物,阐明美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与物质文化发展的联系,为人类文化史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物例证。美术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及对象,有时与美术史相同,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则具有质的差别。
  在世界范围内,近代考古学的萌发,与欧洲文艺复兴后人们对希腊、罗马等古典美术品的收集关系密切。随着考古学逐渐发展成一门严谨的科学,作为考古学分支的美术考古学,才与从审美的观念研究美术的美术史区别开来。中国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历史较短。以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为基础的美术考古学,则是在以后才开始的。1949年后,随着考古事业的空前发展,中国美术考古学逐渐成长,但是至今还缺乏系统的深入的学术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美术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各历史时代,所以它既属于史前考古学的范围,也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但其研究重点,主要在宋元时期以前。宋元以后,由于历史文献日益丰富,存世遗物品类繁多,田野考古的重要性相对降低,因此在美术考古研究中不再占主要位置。
  美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宗教美术5类。
  建筑  古代建筑遗存,从史前时期的居址到封建时代的城市,都是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的主要内容,以究明其建筑技术、工艺结构、平面布局、实用功能、艺术装饰和时代风格,借以复原当时的社会面貌。从美术考古的角度,更着重于建筑的装饰和风格,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特征之一是铺设屋瓦,出现了独特的遮挡檐头筒瓦前端的瓦当,从西周时出现的是半瓦当,到战国晚期改为圆瓦当,一直延用到宋元以后,瓦当上的装饰图案的发展演变,就是美术考古的研究内容。
  与建筑的发展演变密切关联的室内家具,从萌发到发展高峰的明式家具的发展过程,反映着中国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是复原社会面貌的重要实物标本,也是美术考古的研究内容。
  绘画  美术考古对于绘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岩画、 建筑壁画和墓室壁画。中国古代岩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新疆、广西等省区,多与古代少数民族的活动有关,时代从史前到历史时期都有。
  中国古代建筑壁画,主要保存于田野考古发掘的古代建筑遗迹之中,如甘肃新石器时代房址地面绘画、安阳殷墟房址中的壁画残迹、陕西西周遗址的壁画残迹、秦都咸阳宫殿址壁画遗存等。此外,在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些寺庙壁画中,也保存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精美画面,例如永乐宫的元代壁画。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是田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数量最多的绘画作品。主要保存于两汉至宋元时代的地下墓室之中,以绘于砖砌墓室壁面上的为最多,也有绘于石壁或土壁上的,多是先涂以灰,然后再绘画施彩。由于时代不同,壁画的题材和风格各异。唐以前的绘画作品传世极少,因此丰富的墓室壁画成为复原汉代以来中国绘画风貌的主要依据。墓室壁画还派生出过两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即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出现于西汉末年,流行于东汉时期,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四川等省,是借用刻石技法的一种特殊的墓室壁画,虽因时间先后和地域不同因而刻石技法有所差异,但基本采用减地浮出图像轮廓的办法,内容和构图与同时期的壁画相同。画像砖流行于东汉至南朝的江南地区,发现于南京、丹阳一带。由于江南地下潮湿,壁画难以保存,故采用先绘画稿,然后分别刻模印于砖坯上,再烧制成砖,最后依次拼镶在墓壁上成为整幅砖画。少的用几块砖,多的由几十块至几百块砖构成,画面长度达到240厘米。由于砖画是阴模印制, 故图像由凸出的线条形成,极富绘画的线条趣味,最突出的作品是由两幅各长240厘米画面合成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像,可真实地反映出东晋南朝时绘画的面貌。
  雕塑  美术考古对于中国古代雕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陵墓雕刻、俑和碑刻3方面。 陵墓雕刻是大型的古代纪念碑性质的群雕,现存最早的是西汉时期霍去病墓石雕。保存至今的宋元以前的帝王陵墓雕刻,主要有江苏的六朝陵墓雕刻、陕西的唐陵雕刻和河南的北宋陵墓雕刻。
  俑,是中国古代随葬于墓室中模拟人像的雕塑品,一般把模拟动物形象的雕塑品也概括在内,以陶质的为数最多,也有木雕、竹雕、瓷塑及金属制品,由于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紧密相关,因此是复原社会文化面貌的重要实物标本。由于缺乏传世古代雕塑艺术品,因此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雕塑艺术水平。
  古代碑刻,包括立于地面的碑和埋于墓室的墓志等,保留了大量有关书法的真实面貌,以及当时流行的装饰纹样。至于碑志铭刻的内容,则是考古学另一分支铭刻学研究的对象。
  工艺美术 田野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实物标本,古代工艺品占有很大比重,主要有史前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瓷器、丝绸织物等。它们的类型演变、装饰纹样、工艺技巧、时代特征、实用功能,以及所反映的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影响,都是美术考古需要注意的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造型风格和装饰艺术的源流和演变,及其与整个社会文化的联系。
  宗教美术  包括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古代遗迹和遗物,从史前时期与原始宗教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如中国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遗迹和有关的陶塑裸体女像,到历史时期的各种宗教遗存,但占主要比例的是佛教的遗迹和遗物。中国的佛教遗迹和遗物,最重要的是分布于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的石窟,多是集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身的艺术宝库。此外,还有对金铜造像、造像碑、经幢等的调查研究。
  石窟考古,基础工作是对石窟编年的研究,首先是以考古学的层位学和类型学方法,对洞窟的形制、造像、壁画及装饰图案等项,进行分类排比研究,探求出发展演变的规律,从而提出准确的洞窟分期和编年。为了恢复石窟的原貌,还需要对历史上已遭破坏的窟前遗迹进行考古发掘,并与从田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有关古代绘画和雕塑品标本,进行必要的对比研究。在准确的编年研究基础上,恢复各个历史时期石窟的原有面貌,进而探寻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联系,从而提供复原当时社会文化面貌的重要依据。

为您推荐

西洋美术辞典

西洋美术辞典 : 大型美术工具书。雄狮西洋美术辞典编委会编译。1982年中国台北雄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本辞典收录范围以西洋美术家为主,还包括绘画、雕刻、技法、术语和与美术有关的动物艺术等。时限从文艺复兴时..

意大利美术史

出版时间:1993-09 意大利美术史 : 意大利文杜里,A.(Adolfo Ven-turi 1856~1941)著。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美术史家。这部长篇巨著共21卷,从鉴赏家、文献学家和艺术史家的综合经验出发,成功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阐述..

世界美术百科全书

出版时间:1993-09 世界美术百科全书 : 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萨尔密(Mario Salmi)主编,由东西方(主要是西方)近140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编纂而成。全书共分15卷,第1卷到第14卷按拉丁字母字头排列辞条,第15卷为附录、..

美术批评史

日本美术史

出版时间:1993-09 日本美术史 : 日本山根有三主编,长谷部乐尔、井上正、滨田隆、水野敬三郎、赤泽英二、迁惟雄、井上章执笔。山根有三为东京大学教授、美术史家。《日本美术史》是由他主编的代表作,1977年3月2..

美术真说

出版时间:1993-09 美术真说 : 美国芬诺洛萨(Earnest FranciscoFenollosa,1853~1908)著。芬诺洛萨是美国的日本美术史家、日本现代美术复兴运动的倡导者,曾任东京美术学校教授、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主管。在日本明..

日本美术全书

出版时间:1993-09 日本美术全书 : 日本今泉笃男、关野克、田中一松、野间清六主编,42名日本美术史家参加撰写,为大型日本美术史代表作,共分上下两卷,1959、1960年先后由美术出版社出版。上卷分为上古、飞鸟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