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与主题

    题材与主题 : 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两个基本因素。题材是作者在认识社会生活和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目的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在作品中具体描绘并体现一定主题思想的生活现象。主题是作品所反映的一定生活现象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现象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评价,是作品内容的主导因素与核心,也是艺术家对题材进行艺术加工所得出的思想结晶。
  题材构成作品内容的基础。各种不同的题材对各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具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其可能体现出的社会意义、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也存在着客观的差别。具有重大社会历史意义的各种题材,在重大社会变革时期的艺术运动中往往占有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题材可能体现出的社会意义、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并不同于作品的实际价值。作品的价值还取决于艺术家如何处理他所选择的题材。艺术家对题材的处理同他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艺术家选择什么题材和如何处理题材是不可分割的。题材的多样化,是艺术繁荣和发展的标志之一。
  作品的主题不是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的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生动的题材体现的、从艺术形象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可以觉察到的思想、倾向和理想。主题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社会性,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的主题,同他的认识水平、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以至世界观密切相关,并受其社会实践和时代的、 民族的、 阶级的条件制约。由于艺术家的立场、观点或创作意图不同,类似的题材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主题。艺术家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和艺术才能也会影响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反映艺术家的政治思想态度,也可以反映艺术家的情感、趣味、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一件作品可以有一个基本主题,也可以有和与之相关的若干其他主题。
  题材与主题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题来自题材,受到题材的制约,不能游离于题材之外,必须通过题材体现出来。主题又可以统帅题材,使题材所可能体现的东西得到充分和深刻的体现。
  在美术中,主题有时又指作品中的各种特征鲜明的具体造型因素。

为您推荐

《中学生题材小说、报告文学“知音奖”获奖小说集》

《中学生题材小说、报告文学“知音奖”获奖小说集》:上海电视台“你我中学生”课余采编组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21万字。收入小说5篇:韩晓征的《夏天的素描》、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之死》、牟国平的《生日》、..

《李瑛国际题材诗歌选》

《李瑛国际题材诗歌选》:李瑛着。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11月版。27.1万字。选收1950-1983年间所写的国际题材抒情诗151首。选自已出版的《战场上的节日》、《天安门上的红灯》、《友谊的花束》、《时代纪实》、《献给火的..

节目题材

节目题材 :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构成因素之一,指经过加工处理、意义完整的节目具体表现对象。题材既是节目主题思想的基础,又是它的具体体现。不同节目有不同的题材;一个节目的题材往往力求广泛,..

《题材纵横谈》

《中国当代公安题材文学作品选》

《中国当代公安题材文学作品选》:李文达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75万字。选辑1949至1989年公安题材优秀作品,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影视、戏剧文学等体裁编次。采用选文、存目、索引3种..

题材②

题材 : 广义的题材指文学作品所描写的范围、领域和类别。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历史题材、现代题材和少数民族题材等。一般所说的题材,是指狭义的题材。创作者将从现实生活中摄取和积累的材料,即素材,经过..

波戈廷列宁题材剧本三部曲

波戈廷列宁题材剧本三部曲:俄罗斯剧作家波戈廷(1900-1962)创作的《带枪的人》(1937)、《克里姆林宫的钟声》(1941)、《悲壮的颂歌》(1958)三部剧本的总称。《带枪的人》是苏联第一部再现列宁形象的舞台剧。该三部曲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