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玺印

    中国古代玺印 : 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在战国时写作"鉩"或""。印章在当时不论尊卑贵贱,皆称为玺。那时还没有印这一名称。秦兼并六国后,规定天子的印章称玺,臣民的印章皆称印。汉承秦制,皇帝的仍称玺(皇太后、诸侯王的也可称玺)。在汉代的官私印中还出现印、印章、信印、印信等名称。到了唐代一度改玺为" 宝",以后历代帝王玺、宝并用。官私印在历史上有过记、朱记、关防、图章等名称。
         
  秦以后,玺为封建帝王权位的象征,印成为官吏权力的凭证和百姓在社会生活交往中的信物。玺印的产生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它的用途也极为广泛。在先秦古籍中曾多次出现"玺"和"玺节"的记载。《周礼·地官·掌节》有"货贿用玺节"的记载,郑玄注解为"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汉刘熙在《释名》一书"释书契"中也说:"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可见玺印最初是在货物转徙、存放和文书、简牍及物品的封存过程中,起安全、保密和妨奸杜伪的保险作用的。此外,陶器上钤盖的玺印是工匠用来表明制作的标记。烙马的,称为烙马印。古代的玺印有一种是用来殉葬的。唐、宋以后,盛行一种收藏印,是收藏者或鉴赏者钤盖在书画上的标记。这时还有闲文印、斋馆印等不同形式和用途的印章。而玺印的用途更为广泛,种类也更加繁多。
  材料和制作  古代玺印的材料有金、银、铜、铁、玉、陶、石、琥珀、琉璃、骨角、竹木等。金属材料的玺印制作有铸、凿之分。玺印的形状和文字,以翻砂或拔蜡方法浇铸而成的为铸印;在铸好的印坯上,凿刻出文字的为凿印。其他材料的玺印,多用刀镌刻而成。
        


  文字  玺印上的文字有朱文(印面文字凸起,又称阳文)和白文(印面文字凹入,又称阴文)两种。在同一印面上也有朱文、白文相间的。先秦古玺上的文字,是战国时期流行的古文,其中有的字形已简化、讹变,因此比较难于辨识。秦代玺印上的文字是秦代使用的 8种字体之一的摹印篆,它是在小篆基础上加以变化,为了适用于玺印上的美观而使用。汉代玺印上的文字称为缪篆,这种篆书受当时隶书的影响而形成。还有一种鸟虫书是源于春秋末期的美术化了的篆书。汉以后玺印上的文字除篆书外,有隶书、楷书、行书等,以及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字。
       


       


  形状  古代玺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此外,有长方形(秦、汉时职位比较低的官吏使用长方形官印,其形状约为正方官印的一半,又名半通印)、圆形、椭圆形、曲尺形、三角形、葫芦形、柿蒂形、鼎形及不规则形等。玺印的印面有1面、2面,至5面、6面等。此外还有套印,由大小2个或3个印套合起来,这种印章多见于东汉,大的印腹空,小印嵌入腹内,像母抱子状,所以又称子母印。古代带钩上有印,称为带钩印。
  古代玺印上端都有钮,并穿孔可以佩带。印钮有坛钮、覆斗钮、瓦钮、鼻钮、龟钮、驼钮、以及虎豹辟邪等。自汉代以螭、龟、驼、马等印钮,以区分帝王百官。私印上的钮,没有定制,其钮式也更趋多样。
      
  使用方法  从遗留实物来考察古代玺印的使用方法可分两种:一为封泥之法,二为濡朱之制。封泥也称泥封。
  古代公私简牍大都书写在竹木简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胶泥,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封钤盖有印章的泥块称为封泥。其法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时代。魏、晋以后纸张普遍应用,竹木简牍渐废,这样就出现玺印用红或其他颜色的印色钤印在书牒上,这就是所谓濡朱之制。
        
  古代玺印既是一种实用品,又是艺术品。今天可以利用它来研究古代历史、地理、职官、政治等,以补史之阙,证史之误,也可研究文字之演变,而且也是研究书法、工艺美术的宝贵资料。

为您推荐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何学威编着。湖南出版社1991年5月版。39万字。收入先秦至清末谚语以及部分与谚语交叉、借用现象比较明显的俗语共2500余条,按内容分15类:时政、社交、事理、修身、生活、家庭、情感、军事、技艺、..

《中国古代神话选》

《中国古代神话选》:褚斌杰编。外文出版社1989年6月法、西班牙、阿拉伯、德、泰、葡萄牙、印地文版。7.7万字。收入《盘古氏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英雄刑天的故..

《中国古代寓言选》

《中国古代寓言选》:陈蒲清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版。70万字。选入先秦至明清149部着作中的寓言614则,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5个时期进行编排。全书体例为原书简介..

《古代寓言与故事注评》

《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

《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严北溟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版。33.8万字。在1959年12月版、1960年8月版(续编)基础上,选编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330条。均译成白话,并加编者按。为突出主题和增强故事气氛,对有些译文..

《中国古代童话故事》

《中国古代童话故事》:张锡昌着。海燕出版社1986年6月版。12万字。选译中国古代优秀童话故事58篇。故事的主角有能歌善舞的木头人,有田螺变成的少女,有雉鸡变成的儿童,有蚂蚁变成的黑衣人,有神奇善良的九色鹿,有聪明机智的..

《古代神话寓言选读》

《古代神话寓言选读》:谭家健选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6月版。5万字。供少年阅读的选本。分2辑。收神话传说11篇,有《夸父追日》、《羿射九日》、《沧海桑田》、《牛郎织女》等;寓言16篇,有《鲲鹏展翅》、《自相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