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楚墓帛画

    长沙楚墓帛画 :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战国中晚期楚地,保存完整的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两件。
  定名为《人物龙凤》的一幅于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纵31厘米,横22.5厘米。画面中部偏右下方绘一侧身伫立的妇女,其身着缀绣卷云纹的宽袖长袍,袍裾曳地状如花瓣,发髻下垂,顶有冠饰。在她的头部前方即画的中上部,有一硕大的凤鸟引颈张喙,双足一前一后,作腾踏迈进状,翅膀伸展,尾羽上翘至头部,动态似飞。画面左边自下而上绘一只张举双足、体态扭曲向上升腾的龙。(见彩图)。

  定名为《人物御龙》的一幅于1973年重新清理40年代被盗的长沙子弹库楚墓时出土,纵37.5厘米,横28厘米。画面正中绘一侧身执缰的男子,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佩长剑,正驾御着一条状似舟形的长龙。龙首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供男子伫立,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长颈仰天的鹤,龙首下部有一向左游动的鲤鱼,人物上方正中画一华盖(见彩图)。

  两幅帛画的功用、主题、造型观念和方式都较接近,表明它们是当时楚国绘画的一种普遍样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它们也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绘画作品。
      
  考古证明子弹库墓主为40岁左右男性,头骨与画中人物头部特征相似,再联系西汉长沙马王堆帛画中主人公与女性墓主的关系,一般认为两幅帛画中的人物都是墓主肖像。他(她)们分别被画成驾御游龙和由龙凤导引飞翔升腾,意在表示死者灵魂不朽,升归天国。这种主题反映了当时楚国流行的引魂升天意识。龙、凤、鹤等动物不仅是孤立吉祥象征,而且因其在画面上的位置,显示出它们引导、承载墓主升天的功能。子弹库帛画位于椁盖板下、隔板之上,表明帛画性质与文献记载的铭旌相似。
  有关典籍曾记录先秦肖像画创作的史实,两幅帛画提供了例证。画中的人物比例适当,以侧面造型体现肖似于人物的头部特征,通过当时代表性的人物服饰和动态体现人物的神情。《人物龙凤》中的女性体态修长,宽阔的长裾衬映出秀细的腰,略微前倾的姿势使祈愿的心理显得含蓄。《人物御龙》中的男性躯体直立,较为强壮,高冠与长剑点明了男子理想的装束,动态中蕴含着自信的风貌。
  帛画的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如在女性唇与袖上施点朱彩。细如游丝的墨线传达了物象的整体形貌,也在男性衣袍等部分表现出质地感,更为重要的是线条贴切地表现了创作意图所需要的物象运动感,龙、凤鸟、有羽葆的华盖等都因线条飞扬、舒展而呈现出游动、腾踏、飘浮的各种意态。

为您推荐

读书周刊(长沙)

读书周刊(长沙):1935年5月创刊,同年12月停刊,共出2卷。长沙市湘芬书局出版。如愚子、直养子等主编。旨在通过读书,发现中国已有的文化,复兴我国民族精神,树立民族中心思想,养成青年规律生活,增进青年普通常识,培养青年生产技能..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词。毛泽东写于 1925 年深秋。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焦点是领导权问题。作者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社会现实,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一伟大词篇。写景忆旧,抒发了作者的革命情怀。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

《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过贾谊宅》:七言律诗,刘长卿作。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二次迁谪在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秋冬之交,因为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之睦州(浙江建德)司马。路过长沙时,写了这首《长沙过..

《贾长沙集》

贾长沙集➀

贾长沙集:别集。西汉贾谊(前200-前168)撰。谊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文帝初,任博士、太中大夫。后谪为长沙太傅,又为梁怀王太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善写政论,富有感情,气势磅礴,鲁迅誉为“西汉鸿文”。又善作赋。..

《长沙湘剧高腔曲牌》

《长沙湘剧高腔曲牌》:湖南省文化局戏曲工作室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6月版。27万字。共收长沙湘剧高腔曲牌168支,分为金莲子、黄莺儿、步步娇、山花子、东瓯令、集贤宾、风入松、驻马听(以上徵调式)、北驻马听、山坡..

《长沙花鼓戏音乐》

《长沙花鼓戏音乐》:湖南省文化局戏曲工作室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版。23万字。“前言”阐述长沙花鼓戏的流行地区、发展情况、曲牌分类、曲调源流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全书包括川调、打锣腔、专用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