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毯

    中国古代地毯 : 地毯是铺于建筑物内地板及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露天地面上的编织物。中国古代地毯以棉纱为经纬线,用彩色毛线或蚕丝线做栽绒结。其编织工序大致由打结、过纬、剪荒毛3道工序循环往复完成,要求织工有熟练的编织技术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使其有花纹突出、毯面平整、毛泽光亮的效果。
  中国编织地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将地毯称为"氍毹"、"毾"、"毾壁"、"毛席"、"地衣"等,用途亦略有区别,有的铺在地上,有的铺于床前榻登上,也有的挂在墙壁上。地毯由于原材料的关系,年代久远不易保存,使历史上各朝代的地毯大都荡然无存。但从古籍文献、绘画及考古发掘中仍能看到古代地毯的一些踪迹。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的一幅表现宴乐的壁画中,人物坐在有纹饰的地毯上,呈饮酒观艺状。敦煌石窟的壁画上也描绘有地毯。如 112窟唐代壁画乐队、98窟北壁五代壁画梵天请问经变一伎乐、 217窟宋代壁画悉达太子五欲乐队、409窟东壁西夏壁画供养人,以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为唐代周昉的《纨扇仕女图》和五代胡瓌的《卓歇图》等绘画中,也都展示了各时代不同装饰风格的地毯。其中有皮球花、团花、蔓草纹、三角纹等装饰图案纹样,是研究古代地毯发展史的重要的形象资料。1959年,在新疆民丰大沙漠1号东汉墓中,出土有毛毯残片,系用红、绯、棕、葡灰、驼、黄、白等色线编织纹饰。1984年,在新疆洛浦县赛依瓦克村1号汉墓中出土一块叶纹栽绒毯,长76厘米,宽73厘米,毯边为红色,毯心在葡灰色的菱形纹中用缃色、黄、湖黄等色线编织叶纹。该毯栽绒平整,编织紧密,为目前出土的保存完整、年代最早的栽绒毯。
    
  故宫博物院藏有许多北京、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编织的地毯,均是当时各地向清廷的贡品。如木红地四合如意天华锦纹栽绒毯,织于康熙年间。毯长3.09米,宽2.04米,以棉纱为经纬线,以彩色毛线栽绒;毯外边为深蓝色,大边为方棋朵花锦纹,中边为串枝玉兰,毯心为四合如意天华锦纹;此毯以木红为地,以桔黄、浅黄、粉、白、深蓝、浅蓝、孔雀蓝、深棕等色线编织纹饰,庄重、大方、华丽。金地花卉纹丝毯,长3.27米,宽1.64米,是乾隆年间新疆维吾尔族编织的。此毯以棉纱做经纬线,以蚕丝做绒结,用金银线织地,栽绒较短,用色浓艳,纹饰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为您推荐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何学威编着。湖南出版社1991年5月版。39万字。收入先秦至清末谚语以及部分与谚语交叉、借用现象比较明显的俗语共2500余条,按内容分15类:时政、社交、事理、修身、生活、家庭、情感、军事、技艺、..

《中国古代神话选》

《中国古代神话选》:褚斌杰编。外文出版社1989年6月法、西班牙、阿拉伯、德、泰、葡萄牙、印地文版。7.7万字。收入《盘古氏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英雄刑天的故..

《中国古代寓言选》

《中国古代寓言选》:陈蒲清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版。70万字。选入先秦至明清149部着作中的寓言614则,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5个时期进行编排。全书体例为原书简介..

《古代寓言与故事注评》

《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

《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严北溟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版。33.8万字。在1959年12月版、1960年8月版(续编)基础上,选编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330条。均译成白话,并加编者按。为突出主题和增强故事气氛,对有些译文..

《中国古代童话故事》

《中国古代童话故事》:张锡昌着。海燕出版社1986年6月版。12万字。选译中国古代优秀童话故事58篇。故事的主角有能歌善舞的木头人,有田螺变成的少女,有雉鸡变成的儿童,有蚂蚁变成的黑衣人,有神奇善良的九色鹿,有聪明机智的..

《古代神话寓言选读》

《古代神话寓言选读》:谭家健选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6月版。5万字。供少年阅读的选本。分2辑。收神话传说11篇,有《夸父追日》、《羿射九日》、《沧海桑田》、《牛郎织女》等;寓言16篇,有《鲲鹏展翅》、《自相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