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农(1901~1934)

    黄文农(1901~1934) :   中国现代漫画家。上海淞江县人。出身贫寒,16岁进上海中华书局当石印描样学徒工。自幼爱好美术,在当印刷工人的过程中刻苦自学,逐渐掌握了绘画技术。后被调到《小朋友》杂志当美术编辑。从此对漫画发生了兴趣。1925年初被上海《晶报》聘为特约漫画作者,后又被《东方杂志》聘为特约漫画作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北伐军,在上海淞沪警察厅宣传部和海军政治部任艺术股美术科科长。四·一二政变后靠投稿卖画维持生活。1927年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漫画团体──漫画会,他是主要成员之一,与叶浅予、鲁少飞等人一起参加编辑《上海漫画》,并为该刊主要漫画作者之一。1934年6月21日,在贫病交迫中逝世。
  黄文农主要从事政治讽刺画创作。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东方杂志》出版五卅事件临时增刊,黄文农为增刊设计封面并发表漫画《最大之胜利──毋忘五卅惨案的印象》,揭露英帝国主义是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此画被上海工人复制放大张贴街头,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在租界法庭上提出了"控诉",这便是轰动一时的《东方杂志》漫画事件。1927年黄文农为北伐革命军的《前敌日报》作漫画《丢脸》,揭露美帝国主义丢掉"亲善"的假面,与英帝国主义相勾结,向进驻南京的北伐革命军开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但黄文农并没有停止斗争,他于1929年9月在《上海漫画》封面的显眼位置,发表了讽刺蒋介石专制独裁的著名漫画《大拳在握》。黄文农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漫画,还有《阿要旧货换铜钱》、《中国原料英国制造》、《面和心不和》、《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等。黄文农的政治讽刺画,代表了中国20年代的政治讽刺画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
        
  黄文农的漫画,创作态度十分严肃,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构图和黑白关系的处理上,既有黑白木刻的效果,又有装饰画的趣味。他喜欢用较粗的边框,与画面内大块的黑白处理相配合,显得协调而有力量,这构成了他的漫画所特有的形式美。
  黄文农有着明确的漫画主张。从他写的《漫画家应该到满洲去!》以及其他有关文字记载中可以了解到,他认为:"取快一时的讽刺画,品格不高,不足为训。讽刺画一定要对我们自己的国民革命负责任。""讽刺画家在这时代,须将自己的志愿立誓供献于民众......讽刺画是民众思潮之代表者。""`打倒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觉悟呼声,讽刺画家应该认清这个大题目而努力的做画。"
  黄文农出版有《文农讽刺画集》(1927)和《初一之画集》(1929)。

为您推荐

画室

画室 : 一般指画家或雕塑家工作的场所。与此有关,美术家教学的场所也称画室。国外一些美术家自立门户收徒传艺,也多自名画室。一些高等美术院校也以著名美术家为核心而分设画室,以便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家更..

黄宾虹(1865~1955)

黄宾虹(1865~1955) :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初名懋质,应试改名质,字朴存,以所居潭渡村有滨虹亭,因号滨虹,后改写宾虹,中年后以字行。别号有予向、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省歙县西乡潭渡村人..

霍贝玛,M.

霍贝玛,M. : 荷兰风景画家。1638年10月31日受洗于阿姆斯特丹,1709年12月7日卒于同地。年轻时从风景画家J.van雷斯达尔习画,留存下来的作品中,署有最早年代的为他20岁时所作。霍贝玛的风景画多描写乡村道路、农..

黄庭坚(1045~1105)

黄道周(1585~1646)

黄道周(1585~1646) : 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时为武英殿大学士。率兵抗清,至婺源,兵败不屈而死。黄道周学问渊博..

黄公望(1269~1354)

黄公望(1269~1354) : 中国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本姓陆,名坚,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中年做过小吏,因受累坐牢,出狱后隐居不仕,皈依道教全..

黄士陵(1849~1908)

黄士陵(1849~1908) : 中国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字牧甫,一作穆甫,号倦叟,安徽黟县人。年轻时父母亡故,为了负担家庭生活,到江西谋生。光绪八年(1882)到广州以刻印为生。光绪十一年始有机会到北京国子监肄业,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