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 : 中国佛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佛宫寺,又称应县木塔。辽清宁二年(1056)建,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也是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佛宫寺位于现应县城内中心偏西北,塔在寺内前部中心,前为山门,后面砖台上原有佛殿,是中心塔式佛寺布局。应县西、北两面城墙曾向内退进许多,若依当时城墙情况,塔几乎位于城市中心。高塔突出于众屋以上,暖红的色调与灰黄色的居民店铺形成对比,是城市最显著的构图中心。
  塔下有2层砖砌基台,塔体平面八角形,外观5层,底层扩出一重副阶(围绕主体的一圈外廊),副阶也有屋顶,故有六重屋檐。上面4层,每层下都有1个暗层,所以内部结构实为 9层。暗层在外观是每层塔身和下层腰檐之间的平座。第 1层平面副阶以内是外壁、回廊(廊内设木梯)、内壁和八角形塔心室,室内有高达12米的彩塑佛像,光线幽暗,大佛全身在黑暗中熠熠闪光,富于宗教的神秘感。在外墙正门两侧,墙壁伸向副阶,形成一个小小门厅,是为了加长佛前的空间以便瞻视,手法十分简洁。以上各层相应于下层的外墙、内墙有内外两圈柱子,构成双层套筒。外层每面3间,共24根檐柱,四正面为门窗,四斜面原设计是墙,墙内隐有斜撑,以加强塔的稳定,后来也都改成为门窗。内层每面1间,共8柱,它所围的空间每层都有佛坛佛像,中心上部置藻井。内柱之间无墙,只有栅栏区隔,光线明亮。各层柱子都有侧脚(即柱子向内略侧),平面尺寸由下而上逐层减小,体形稳定,底层扩出的副阶及其屋檐更加强了这种稳定感。楼梯在外圈套筒里逐层旋转而上。
  塔平面直径在底层外檐柱处接近24米,副阶柱处为30.27米。塔全高包括2层台基和塔刹达67.3米,约为副阶直径的2倍许,不过于瘦高,显得雄伟庄重。释迦塔的平座在造型上特别重要。平座以其横平的方向与腰檐取得一致而与塔身形成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手法与塔身取得一致而与腰檐形成对比,是腰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和腰檐层层重叠而上,强调了节奏,每层尺寸收小,富于韵律感;同时各层有了平座,区隔更为分明,对于明确整体秩序,也起很大的作用。平座层设回廊栏杆,突出塔身以外,大大丰富了塔的轮廓线。平座又增加了横向线条,5层的塔共有塔檐、副阶檐、平座和台基12条水平线,与大地平行,在观感上加强了塔和大地的关系,显得稳妥安定,平实含蓄。微微有些角翘的各檐和全塔的风格十分谐调。(见彩图)。


  参考书目
 陈明达:《应县木塔》,文物出版社,北京,1980。

为您推荐

粉笔画

粉笔画 : 用特制的色粉笔在附着力较强的纸上绘成的画。又称粉画、色粉画。其特点是不透明、无光泽,并易于掌握,通过勾擦揉抹,可以产生清新明丽、丰富细腻的色彩效果,可以表现复杂的环境气氛,也可以精细入微地刻..

菲迪亚斯

菲迪亚斯 : 希腊雕刻家。雅典人,为欧洲古典雕刻艺术高峰的代表者。活动于公元前 5世纪后期社会繁荣时期,与著名的雅典执政者伯里克利交谊颇深。他的很多雕刻作品都未留存下来,只能从记载中或某些小型复制品上..

粉彩

粉彩 : 中国清代彩瓷。始创于康熙晚期,为景德镇窑所烧制,是在五彩、珐琅彩的影响下产生的。属于釉上彩,即在已烧好的白釉瓷器上画纹饰,后在烘炉中烘彩,因彩料与工艺方法的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康熙晚期的粉彩..

丰子恺(1898~1975)

奉国寺雕塑

奉国寺雕塑 : 中国辽代佛教彩塑。奉国寺位于辽宁义县城内东北隅,据寺内元大德七年(1303)《大元国大宁路义州重修大奉国寺碑》称,该寺兴建于辽圣宗开泰九年(1020)。寺内大雄宝殿,宽48.2米,深25.13米,高约24米。在..

《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 : 中国唐代书学论著总集。张彦远编著。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出生于缙绅大族,高祖嘉贞相玄宗,曾祖延赏相德宗,祖弘靖相宪宗,有"三相张家"之称。张彦远官至大理卿。博学有文辞,尤..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 : 非洲黑人部族创造的艺术,包括人物雕像、动物雕像和人们参加各种仪式时戴的面具。   班巴拉人木雕  班巴拉人是马里最大的一个部族,除沙漠地区外,遍布全国。他们是一个勇敢而有智慧的部族,坚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