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 : 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沃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P.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的油画《弹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立体主义绘画方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酝酿过程。20世纪初巴黎画坛异常活跃。继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之后,年轻的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来表现在迅猛变革的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国相继出现。在法国,继野兽主义崛起后,另一群文艺家常在蒙马尔特的"流动洗衣房"聚会。参加的有毕加索、布拉克、M.洛朗森、G.阿波利奈尔、A.萨尔蒙、M.雷纳尔、J.格里斯、F.莱热等。支持他们的有画商D.-H.卡恩韦勒,他在1907年在巴黎开办了画廊,这便是被人们称作的立体主义社团。参予立体主义活动的还有R.德洛内、A.格莱兹。1910年,以J.维荣为中心,建立起新的立体派社团,因经常在法国皮托活动,被称作皮托集团。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墨西哥的J.de里韦拉也与皮托集团有联系。他们赋予分析的立体主义以秩序和规则,从而促进了立体主义朝着更为抽象和主观的方向发展。从1912年开始,毕加索等又进行综合的立体主义的试验。在分析的立体主义破碎而又剔透的结构中,还保留着强烈的光线和某种空间感。画家们将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集中地表现于单一的平面上,造成一个总体经验的效果。综合的立体主义不再从解剖、分析一定的对象着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
     
  虽然作为立体主义分支的黄金分割社于1920、1925年继续举行展览,但作为艺术运动的立体主义早在1914年便失去活力。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它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又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

为您推荐

调频立体声音乐节目

调频立体声音乐节目 : 采用立体声技术进行的无线电广播,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调频立体声音乐广播是通过一个调频广播频道同时播送对应于听众左前和右前两个方位的两路声音信号。这样播出的..

《调频立体声节目》

《调频立体声节目》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办的以播送优秀中外文艺节目为主的节目。1981年6月在中央台第三套节目中试播出。1982年10月1日起每日播出1小时。翌年12月6日起,除星期六,日外,每天播音增至..

《审美形态的立体观照》

《审美形态的立体观照》:张首映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28.3万字。分3编。第一编审美形态的立体观照,包括审美学框架的立体显映,美的规定性辨析,美的本质的两极运动,雅的本质与特征,崇高的本质与特征,自然美的意象与..

立体声声道分离度

立体声拾音方式

立体声拾音方式 : 拾取立体声信号时,传声器的配置形式。通常有下列四种方式:一、AB拾音方式,是利用两个相同的心形指向性传声器,置于要拾取声源群前方的左右,分别作为左右声道输出。两传声器相距可..

立体声传声器

立体声传声器 : 能拾取双声道立体声信号的传声器。它由一只朝向正前方的单指向性传声器单元(或一只朝向正前方的无指向性或双指向性传声器单元),和一只朝向左边的双指向性传声器单元,上下重合,形成..

立体声唱片

立体声唱片 : 能重放出立体声的唱片。目前生产的是双声道密纹立体声唱片。它是利用立体声刻纹头同时在唱片的V形声槽两个槽壁上分别记录下左、右声道信号。放音时,立体声电唱盘上的立体声拾音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