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摄影

    花卉摄影 :

花卉摄影通常在专业灯光房、室内有光环境和花卉生长的户外自然环境里进行。花卉摄影师会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采取相应的用光和构图措施,来完成其造型任务。在摄影器材的选择、拍摄方案的制订、艺术表现构思等方面,摄影师都以极力体现花卉的外在特点,尤其是以强调其精神层面所象征的人格品质,作为花卉摄影的最终目标。

拍摄花卉最讲究的是拍摄时机,大部分的花卉在早上开放,因此拍摄花卉一般都选在早晨进行,而拍摄荷花,尤其是枯荷,也可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拍摄室内的插花,则不受太阳光线的影响,何时都可以进行,但拍摄前最好采用冰箱冷藏保鲜,以便拍摄时能获得娇艳鲜嫩的感觉。如果着意表现花卉的凋零和枯萎,以传达某种落寞悲凉的气氛,则可有意选择在花卉枯萎和凋谢的时期拍摄。户外自然光下的花卉摄影,除了采取必要的补光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风措施。花卉摄影十分注重与主体相匹配的背景选择,恰到好处的控制景深非常重要,通常会采取选择性对焦的办法来求得适当的景深。传统摄影时代拍摄花卉,为了确保其颜色鲜艳,在色彩上不至于造成任何损失,通常使用色彩饱和度较高的反转片拍摄,数码摄影时代很容易调整画面的色彩效果,但容易使摄影师过分关注色彩,流于俗艳。为了充分表现花卉娇嫩细腻的特点,在光线性质的选择上,花卉摄影最常采用的是柔和悦目的散射光线,遇到较为强硬的直射阳光,直接照明一般可采用柔光屏将光线柔化,间接照明则多采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为散射光来拍摄。在光比控制方面,花卉摄影宜选用小光比,来求得色彩柔和、影纹细腻、质感真实和层次丰富的摄影效果。由于许多花卉和植物的叶片都带有近似于蜡质的反光,拍摄时摄影师也常常采用偏振镜来消除其表面的反光,以增强其表面质感和色彩饱和度。有经验的花卉摄影师常采用逆光拍摄,因为逆光下的花卉或植物叶子会呈现出近似于会发光的半透明的浪漫效果,既可以强调其美丽的纹理,又可以令其色彩更加浓艳。

拍摄花卉所使用的镜头,一般根据花卉各自的特点来决定。拍摄小型花卉,可直接使用微距镜头,也可选用标准镜头加近摄镜、近摄接圈或近摄皮腔的办法,甚至可以用倒接镜头的方法,将镜头反向连接相机,获得放大的影像效果。拍摄大多数的中型和大型花卉,可以采用变焦距镜头上所带的微距端拍摄(微距有设在短焦距端的,也有设在长焦距端的),如需拍摄距离较远一些的花卉,如水中的荷花,或者拍摄一些必须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处于活动之中的被摄物体,如拍摄与花卉在一起的蜂鸟、蜜蜂、蝴蝶、蜻蜓等,可以采用微距设在长焦端的变焦距镜头来拍摄。

花卉摄影来自美术中静物画的传统,花卉经常作为画家们所喜爱的静物画素材被加以表现。在摄影史上,喜爱拍摄花卉并且成就较高的有美国摄影家I.坎宁安、R.梅普尔索普等,中国摄影家王小慧拍摄的《花之灵》也是花卉摄影中的典范。

为您推荐

中国最早的有关花卉画技法的理论专着

中国最早的有关花卉画技法的理论专着:是清代邹一桂所着的《小山画谱》。全书分上下2卷。上卷专论花卉画法原理,有章法、笔法、墨法、设色法、点染法、烘晕法、树石法、苔衬法等8法;有知天、知地、知人、知物的4知;以及115..

《陈子奋白描花卉册》

《陈子奋白描花卉册》:陈子奋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8月版。0.2万字。140幅图。陈子奋(1898-1976),当代美术家,擅白描花卉。本册收入作者白描花卉作品有:《梅花》、《紫燕》、《金盏菊》、《水仙》、《腊梅》、《桃花..

《中国花卉图案》

《中国花卉图案》:王抗生编着。轻工业出版社、万里书店有限公司1988年9月版。35万字。收集中国自原始社会时期至现代的花卉图案600余幅。这些花卉图案主要来自历代出土文物、器具、建筑、印染织绣以及石刻、壁画、藻井..

《恽南田花卉册》

《石涛花卉册》

《石涛花卉册》:清·朱若极作。上海书画出版社1962年版。用木版水印法精制,蝴蝶式锦面精装册页,尺寸38×26cm,纸本画心,尺寸31×20cm。共8幅画:《水仙》、《桃花》、《石榴花》、《墨梅》、《山茶玉兰》、《杏花》、《白菜..

《居廉花卉草虫册》

《居廉花卉草虫册》:清·居廉作。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木版水印,推蓬式锦面精装册页,尺寸30×32.5cm,绢本画心,尺寸25×26.4cm。共8幅:《蓝菊》、《夜来香》、《茶花》、《绣球》、《扭肚藤》、《玉簪》、《南瓜花》、《..

《李鱓花卉册》

《李鱓花卉册》:清·李鱓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6月版。8幅彩图。李鱓(公元1686-1762年),字宗杨,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花鸟、草虫、山水、竹石。本画册每页纵25cm,横34cm,为李鱓30岁以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