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 :
写意之“写”指抒泄、书写,“意”指胸臆、意趣。“写意”既指以放逸的笔法、简略的设色描绘物象的造型手法;亦指运用这种手法创造的作品类型。有学者将“写意”看作一种美学概念。写意作为描绘手法,用笔、设色放逸、简括。画史一般认为,唐代吴道子笔法飘动的兰叶描法开写意画法之端倪。其后王维水墨晕章,使写意画法向前推进一步。而张璪、王洽等人的泼墨画法,又为写意画法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唐末、五代以后,尤其北宋苏轼等人对文人画的推进,使写意画法得以确立。元代文人画的昌盛,使写意画法成为元明清历代画法主流。在这个过程中,以文人画为主体的写意语体不断完善,与工笔语体一同构成中国画的两大流宗。明初王绂《书画传习录》曰:“逮夫元人,专为写意,泻胸中之丘壑,泼纸上之云山,相沿至今,名手不乏。”是对“写意”一词较早的诠释。写意画又分为“大写意”与“小写意”,是就笔法放纵的程度以及造型具体的程度而言。“兼工带写”则与“小写意”略近。写意既与文人画同步产生和发展,可认为是文人绘画理念、美学追求和作画状态的创造,与文人画的功能观有直接联系,即以如倾如泻如泼的笔致,即兴抒发胸中意气,不斤斤计较形似,而求画外之意和情致。
《濠梁观鱼图》(1948,潘天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