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伯恩,A.L.

    科伯恩,A.L. :

生于美国波士顿,卒于英国。孩童时代即对摄影产生兴趣。1899年在英国帮助亲戚组织关于美国摄影新流派的展览,对英国画意派摄影有了较多接触并受到影响。1900年,他的照片被选入伦敦的《美国画意摄影新流派》展览,引起A.斯蒂格利茨的注意。1904年,斯蒂格利茨主编的《摄影作品》发表了他的作品专辑,被推举为画意摄影的新秀。

此后的15年是他摄影创作的黄金时期。1904年受美国《大都市》杂志委托,赴欧洲拍摄包括戏剧家萧伯纳、M.斯特林堡和小说家H.G.威尔斯等在内的一批文艺界名流。结集为《名人》出版,一跃成为肖像摄影家。他对摄影的贡献主要还是在对城市题材的开拓和抽象摄影的实验。1904年,科伯恩开始拍摄伦敦。此前,英国文学和绘画中的伦敦脏乱不堪,而他的照片中,伦敦是一个处处帆船桅杆、遍地树影教堂、秩序井然、风景如画的城市。受象征主义美学的影响,他照片中的城市经过象征主义式的提炼,被简化成了一些简单、和谐、富于象征意义的符号。他的拍摄方法对关注城市的英国摄影家产生了影响。1912年在拍摄纽约时又进行了新的尝试。他站在摩天大楼顶上,将相机镜头垂直对着地面拍摄,结果是地平线消失,地面景物由于视差关系而成为一个个抽象的符号。1913年,这些照片在伦敦展出,在为观众带来新奇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在此后几年进一步探索抽象摄影的兴趣。他受英国立体主义绘画中旋涡派和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通过在镜头前加装反光镜,使拍摄对象在胶片上被切割为多个透视焦点不同的平面,拍摄了一批有强烈抽象意识的“旋涡式照片”。这些照片于1917年展出,标志着科伯恩的摄影完全脱离了早期的画意摄影风格,而成为开启现代摄影的先驱。在进行摄影方式探索的同时,他十分重视照片的后期制作,认为印制质量是表达对拍摄对象感受的最重要的手段。他自己掌握包括铂金、树胶重铬酸盐等在内的多种冲印工艺。

1931年定居英国并加入英国籍。晚年除偶尔拍摄一些海岛上的民俗仪式外,未再进行有影响的创作。

旋涡式照片

1910年1月13日,科伯恩在泰晤士河驳船上拍摄的照片

为您推荐

弗兰克,R.

弗兰克,R. : 生于瑞士苏黎世,卒于加拿大因弗内斯。1947年移居美国之前,曾任电影摄影师。到美国后,在拍摄时尚照片的同时对纪实摄影产生兴趣。1954年获古根海姆基金会摄影奖金,得以在1955~1956年遍游美国..

阿彻,F.S.

阿彻,F.S. : 生于彼索普斯托福赫特福德,卒于伦敦。曾在伦敦学习金银器制作,后又学习雕塑,尤其擅长半身雕像。1947年开始接触卡罗式摄影法,学习人像摄影。同年参加卡罗式摄影俱乐部(后改名为伦敦摄影俱乐..

亚当斯,A.

亚当斯,A. : 生于旧金山,卒于旧金山附近的卡梅尔。父亲是商人。亚当斯受过中等教育,1916年在约塞米蒂山谷拍摄了第一幅照片,从此开始热爱摄影,这个山谷成为他日后的摄影基地。毕生致力于摄影创作、摄影..

安南,T.

光社

光社 : 1923年成立于当时的北京大学,初名“艺术写真研究会”,后更名为“光社”,发起人为陈万里、黄振玉、吴辑熙、褚保衡等。早期会员只有黄振玉、陈万里、吴辑熙、钱景华、吴郁周、刘玄虎、老焱若等..

塔尔博特,W.H.F.

塔尔博特,W.H.F. : 生于多塞特郡,卒于威尔特郡莱科克。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文学和数学,182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他在1834年就发现了卤化银的感光性能和碘化钾、浓盐水对定影的影响,并用自己的方法..

卡帕,R.

卡帕,R. : 生于布达佩斯,卒于越南太平。上中学时即对政治感兴趣,后因参加革命党人的一次秘密会议,被政府当局跟踪盯梢,于1931年流亡德国柏林。进柏林大学求学,半工半读,在一家新闻图片社暗房工作,从此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