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蒂埃–布勒松,H.

    卡蒂埃–布勒松,H. :

生于塞纳-马恩省香特卢普,卒于阿尔卑斯省塞雷斯特。1922~1928年在巴黎从科特内和立体派画家 A.洛特 学习绘画。1928~192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绘画与文学。1931年开始从事摄影,1932~1934年成功地拍摄了第一批照片,并于1932年在纽约、马德里举办摄影展。1934年赴墨西哥作人种考察摄影。1935年赴美国学习电影摄制。1936年和1939年在法国做电影制片人J.雷诺阿的助理导演。1937年在西班牙拍摄纪录电影。1940年应征入伍,在军队电影和摄影部门工作,同年被德军俘虏,1943年逃脱。1943~1945年参加地下抗德工作,用电影和摄影记录法西斯占领下的巴黎生活。1947年与R.卡帕、D.西摩、G.罗杰等创立玛格南图片社,1966年退出该社。1948~1965年到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中国、印度尼西亚、苏联、古巴、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地拍照。其间,1948年末至1949年初受《生活》杂志委派来华采访,拍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人民生活,1958~1959年应邀访华3个月。1973年以后停止拍照,集中精力从事绘画,并在世界各地多次举办画展。他的摄影作品则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

他提出“决定性瞬间”的摄影观念和不干涉被摄者的拍摄方法,并发表作品加以佐证,震动了摄影界,被认为是关于摄影的至理名言和新闻报道摄影的经典方法。他在1952年出版的《决定性瞬间》一书中解释说:“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若干分之一秒内,既认识事件的意义,同时又找到准确表现事件的结构形式。”对新闻报道摄影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尽管他多次声称并不看重自己的摄影成就,感兴趣的是观察生活,相机是他的速写簿,但他的摄影成就仍受到世人推崇。其主要著作有《决定性瞬间》《转变中的中国》《欧洲人》《莫斯科》《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拍摄的中国》《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影集》《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世界》《人和机器》《上天的委托: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照片》《卡蒂埃-布勒松的法国》《亚洲面貌》《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人像》等。获得多种奖励和荣誉,包括4次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奖,及牛津大学文学博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等。

《巴黎圣拉扎尔车站的后面》(1932)

为您推荐

哈尔斯曼,P.

哈尔斯曼,P. : 生于拉脱维亚里加,卒于纽约。1924~1928年在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学习机电工程,同时为出版社拍摄照片。1931~1940年在巴黎任自由摄影师,为《时尚》等杂志工作。1940年移居美国。1941~1979年..

纳达尔

纳达尔 : 生于巴黎,后迁居里昂,卒于巴黎。1842年重新定居巴黎,开始为杂志画漫画和撰写评论。1853年成为摄影师并开设摄影工作室。此后10年,他在摄影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包括用人工光源拍摄巴黎下水道..

施蒂格利茨,A.

施蒂格利茨,A. : 生于新泽西州霍博肯,卒于纽约。父亲是德国移民,1879~1881年在纽约市立学院学习。1881~1882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文化语言学校学习。1882~1890年在柏林工业大学和柏林大学先学机械,后在感光..

海因,L.W.

卡梅伦,J.M.

卡梅伦,J.M. : 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卒于锡兰(今斯里兰卡)。曾随丈夫长期生活在锡兰。1848年定居英国。1863年,女儿将一台照相机作为礼物送给她,从此卡梅伦成为勤奋的摄影家,主要拍摄人像和社交生活。由于她..

法尔科内

法尔科内 : 生、卒于巴黎。1734~1744年在雕塑家J.-B.勒穆瓦纳的工作室学习。他的第一件独立完成的作品是《克罗托纳的米洛》(1744),1754年以同一题材的变体作(大理石,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获得美术院院士..

弗洛伊德,L.

弗洛伊德,L. : 生于德国柏林,卒于英国伦敦。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之孙。1933年随家人逃难到英国,之后入英国国籍。他以冷静和理智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物像,主要描绘周围亲近人物的裸体形象。笔下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