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堂苏帖》

    《晚香堂苏帖》 :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陈继儒选编,释莲如等摹刻。全帖共35卷,专收宋代苏轼一人书迹。陈继儒擅书法,尤嗜苏轼书迹,遂专事搜集并辑成此帖。陈继儒刻此帖历时甚久,随得随刻,且摹刻精粗不一,草率者颇多,又所用为木板,极易损坏,流传墨本鲜有佳拓,故后世评价不高,影响不大。但也有学者认为他所收苏轼书迹绝少伪迹,更多有今已不传者,因而自有其文物价值。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姚学经亦刻有《晚香堂苏帖》4卷、《续刻》4卷及《续镌》4卷,俗称《小晚香堂帖》。据近代学者考证,谓姚学经谎称购得陈继儒刻《晚香堂苏帖》原石4卷再增补成12卷,实为姚学经伪刻苏帖。其中伪迹居多,且摹刻粗恶,远不及陈刻本。

为您推荐

《王浚妻华芳墓志》

《王浚妻华芳墓志》 : 刻于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四月。1965年7月,出土于北京八宝山公墓西侧,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石高131厘米,宽57厘米。志文为隶书,四面环刻,志阳18行,每行42字;左侧2行,每行42字;志阴21行,每行..

南北朝写经

南北朝写经 : 现存绝大部分为甘肃敦煌莫高窟所散出者。敦煌莫高窟所出经卷多数都是佛教经籍(也有少量道经),其中的南北朝写经在书法上具有重要价值。南北朝写经中的纪年延续了从5世纪初到6世纪末的近..

《真赏斋帖》

《真赏斋帖》 : 刻于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正月,华夏选编,文徵明、文彭父子钩摹,章简父镌刻。华夏,字中甫,江苏无锡人,收藏书画既富且精,真赏斋为华氏收藏书画之所,此帖所收皆为华氏自藏。钩摹者文徵明父子为..

《停云馆帖》

馆阁体

馆阁体 : 以均匀整齐为主要特征。从宋代开始,在负责起草、抄写公文的翰林院中就形成了规范工整、面目统一的书法风格,当时人称为“院体”或“三馆楷书”。在明朝,擅长这种实用书法风格的主要是内阁等..

《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 : 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原石久佚,仅存一明拓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张玄,字黑女,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故以字名。墓志20行,每行20字。书体为楷书,但保留了较多的隶书笔意,风格秀逸娴雅,结体..

《刁遵墓志》

《刁遵墓志》 : 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清代雍正年间出土于河北南皮县,出土时石缺右下角。墓志为两面楷书,正面28行,每行33字,石右下角残,缺150多字,中间漫漶20余字;背面题名两列,上列14行,下列19行。《刁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