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望云

    赵望云 :

生于河北束鹿(今辛集),卒于陕西西安。1925年到北京,与李苦禅等人组织吼虹艺术社,倡导革新中国画。同年在中山公园展出了采用中国画的笔墨形式描绘劳苦民众苦难生活的《贫与病》《拓荒者》《疲劳》等作品。青年时代受“五四”新文化思潮影响,以传统艺术触及社会现实和人生,专以中国农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用自学自创的朴素笔调进行创作。1933年应聘为天津《大公报》特约旅行写生记者,深入冀南作农村生活写生,作品在《大公报》专栏连载。1934~1936年,又深入长城内外各地,所作写生画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农村的民生苦难,从此以平民画家闻名;并受到当时隐居泰山的爱国将军冯玉祥的特别赞赏,遂招其上山,并为其画稿一一配诗,出版了诗画合集《赵望云农村写生集》和《赵望云塞上写生集》《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集》。

抗日战争期间,赵望云借助冯玉祥的支持在武汉、重庆等地主编《抗战画刊》。1941年春,在成都受到张大千的影响,开始系统地钻研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继而旅行西北,临摹敦煌壁画,画风随之一变,绘画题材逐渐转向西北地区的自然山川和农村风物。翌年定居西安,组织当地画家成立平明画会,创办《雍华》杂志,开设青门美术社,举办各种画展,收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学生,逐渐成为西北画家群的核心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暨西安分会主席、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主持筹建了西北历史博物馆(今陕西历史博物馆)。1956年赴埃及写生。晚年坚持以西北为生活基地,中国画技巧日趋成熟,画风自然质朴,笔力苍厚。他与西安的其他中国画画家合作,经过艰苦的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西北地方特色的长安画派。

《风雨归牧》

为您推荐

陈之佛

陈之佛 : 生于浙江余姚,卒于江苏南京。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18年,考取官费留学生,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1923年,学成归国,创办尚美图案馆,任上海东方艺术..

卫天霖

卫天霖 : 生于山西汾阳,卒于北京。幼年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傅山等人作品。中学时代,喜民间美术。1920年东渡日本。先在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后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受教于藤岛武二,努力研习印象主义..

林散之

林散之 : 生于安徽和县乌江乡,卒于江苏南京。早年从张青甫学工笔人物画,16岁拜范培开为师学习书法,20岁随张栗庵学习诗辞,30岁后又从黄宾虹学画。工诗、书,善画山水。书法初学楷书,仿临唐碑,后受碑学影响..

邵大箴

郑可

郑可 : 生于广东新会,卒于北京。1922年入广州工业专科学校学习机械。192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国立美术学院和巴黎市立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雕塑和各项工艺美术课程。1936年在法国参加世界博览会..

黎雄才

黎雄才 : 生于广东肇庆,卒于广州。父亲黎廷俊擅长绘画,黎雄才自幼受到熏陶。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春睡画院学习,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1932年赴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同年创作..

刘国松

刘国松 : 祖籍山东青州。生于安徽。1949年定居台湾。1956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发起创立研究现代水墨画的“五月画会”,掀起国画改革创新的艺术潮流。曾任台湾中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