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

    陈师曾 :

原籍江西修水。生于湖南凤凰,卒于江苏南京。陈师曾祖父陈宝箴为著名诗人,其弟陈寅恪是历史学家。陈师曾6岁学画,还长期学习文学与书法。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1902年,偕弟陈寅恪东渡日本留学,与鲁迅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1906年,在东京结识李叔同。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不久,被聘为南通师范学校博物学教员。1913年赴长沙,任长沙第一师范教员。后应教育部之聘,至北京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后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画教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及女高师博物教员。1916年,继任教育部编纂。191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1920年,与周肇祥等发起并成立中国画研究会。1921年,他的论文《文人画之价值》在《绘学杂志》上发表。翌年,他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出版。

陈师曾在当时的北京画名极盛。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他作画讲创造,重生动、求意趣、师造化。他的许多写生小品,尤其是庭院园林小景,意趣盎然。他的山水画既重视传统技法,又学而能变。他的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绍徐渭、陈淳、扬州八怪,长于大写意笔法,浑厚绮丽,自成简远雄秀一派。他的人物画带有速写和漫画的情趣,《北京风俗画》《读画图》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他能突破陈习,反映当时社会劳动大众的苦难生活。他的篆刻取法于吴昌硕,使刀如笔,浑古朴茂。小印潇洒秀劲,大印气势磅礴。由于陈师曾的国学基础深厚渊博,所以能熔书画篆刻于一炉。他的著作还有《陈师曾先生遗墨集》《陈师曾先生遗诗》《染仓室印集》《染仓室印存》《中国绘画史》等。

《北京风俗画·说书》(1914~1915,中国画,28.6厘米×36.4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为您推荐

郑午昌

郑午昌 : 生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卒于上海。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就读,师从姜丹书学画。早年致力于中国画史的研究与著述。1924年,接替高野侯,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1925年10月,与上海部分书画家联合组织..

苏三兴照相馆

苏三兴照相馆 : 照相馆由苏三兴创办,最初开业时在香港,1870年前后迁到上海的汉口路223号,后又搬至汉口路234号。最初名为三兴照相馆,1872年12月改为苏三兴照相馆。苏三兴曾学习西方人的摄影技术,摄影技..

赵叔孺

赵叔孺 :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其父赵佑宸官至大理寺正卿,乃饱学之士,故家学渊源,庭训甚严。清光绪十一年(1885)画马受到赏识,后成为名士林颖叔之婿。25岁时赴福建居岳父家3年,遍览所藏历代金石书画。1912..

陶元庆

《摄影画报》

《摄影画报》 : 1925年8月22日创刊,中国摄影学会出版,林泽苍、庞补鹏、彭兆良等编辑。周刊,8开本,每周六出版,自1931年3月第278期起改名为《摄影画报》。宗旨为“提倡摄影、发扬艺术、联络感情、研究学..

李铁夫

李铁夫 : 生于广东鹤山,卒于广州。1885年赴北美洲英属加拿大谋生求学。1887年以后曾先后在英国伦敦阿灵顿美术学校、纽约艺术大学、纽约艺术学生联合会以及国际艺术设计学院等机构学习和研究油画艺..

寿石工

寿石工 : 浙江绍兴人。其父寿福谦通诗文、嗜篆刻,曾任山西知府。寿石工毕业于山西大学堂。后在东北办报,参加辛亥革命,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华民国成立后,留居北京,做过教育部佥事,与陈师曾等人筹划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