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 :
原籍江西修水。生于湖南凤凰,卒于江苏南京。陈师曾祖父陈宝箴为著名诗人,其弟陈寅恪是历史学家。陈师曾6岁学画,还长期学习文学与书法。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1902年,偕弟陈寅恪东渡日本留学,与鲁迅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1906年,在东京结识李叔同。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不久,被聘为南通师范学校博物学教员。1913年赴长沙,任长沙第一师范教员。后应教育部之聘,至北京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后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画教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及女高师博物教员。1916年,继任教育部编纂。1918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1920年,与周肇祥等发起并成立中国画研究会。1921年,他的论文《文人画之价值》在《绘学杂志》上发表。翌年,他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出版。
陈师曾在当时的北京画名极盛。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他作画讲创造,重生动、求意趣、师造化。他的许多写生小品,尤其是庭院园林小景,意趣盎然。他的山水画既重视传统技法,又学而能变。他的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绍徐渭、陈淳、扬州八怪,长于大写意笔法,浑厚绮丽,自成简远雄秀一派。他的人物画带有速写和漫画的情趣,《北京风俗画》《读画图》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他能突破陈习,反映当时社会劳动大众的苦难生活。他的篆刻取法于吴昌硕,使刀如笔,浑古朴茂。小印潇洒秀劲,大印气势磅礴。由于陈师曾的国学基础深厚渊博,所以能熔书画篆刻于一炉。他的著作还有《陈师曾先生遗墨集》《陈师曾先生遗诗》《染仓室印集》《染仓室印存》《中国绘画史》等。
《北京风俗画·说书》(1914~1915,中国画,28.6厘米×36.4厘米,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