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奇(1895~1979)

    郑伯奇(1895~1979) :   中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文艺理论家,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陕西省长安县人,1895年 6月11日生于西安。名隆谨,字伯奇。幼年家贫,小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会农业学堂;15岁加入同盟会,16岁参加辛亥革命。其后以公费入南京民国大学政治专修科,后转上海震旦大学初级预备班读书。1917年去日本,先后就学于第一高等学校(东京)留学生预备班、第三高等学校(京都)、京都帝国大学。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创造社。1926年回国,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并在黄埔军官学校任政治教官、兼入伍生部政治教官。1927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29年,曾任上海艺术剧社社长,1930年2月,当选为左翼作家联盟常务理事,同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任职于良友图书公司,并与夏衍、阿英一起进明星影片公司,任顾问和编剧,与阿英等合作或改编《盐潮》(1933)、《泰山鸿毛》(1933)、《时代的儿女》(1933)、《华山艳史》(1934)、《到西北去》(1934)、《女儿经》(1934)等电影剧本。还用郑君平、郑平子、席耐芳等笔名在上海《晨报》的"每日电影"副刊上发表电影批评与理论文章,与黄子布(夏衍)合作翻译苏联В.И.普多夫金的《电影脚本论》和《电影导演论》,单独翻译了狄莫辛柯的《电影结构论》等理论著作,主编《电影画报》等刊物。30年代撰写的部分电影评论文章,收入《两栖集》(1937)。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3年冬回西安,1944年起任教于陕西省师范专科学校,1945年曾主编《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的副刊"每周文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大学教授;1950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西北文联副主席。1951~1952年创作秦腔剧本 《血训图》 和《史惠贞劝夫》,1953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4年任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1979年 1月25日去世。

为您推荐

正面放映合成

正面放映合成 : 电影特技中背景放映合成方法之一。利用反光效能很强,几乎能全部反射投射光的反射式银幕,把放映机映出的背景影像反射到摄影机片窗处,将在幕前表演的演员和放映在幕上的背景同时合成在一个画面..

张天民(1933~  )

张天民(1933~  ) :   中国电影剧作家。1933年 7月12日生于河北省涿县。中学时代开始从事诗和小说的写作。1952年考入中央文化部电影局所属北京电影学校第一期编剧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文艺与电影基础知识..

政治电影

政治电影 : 指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各国兴起的以政治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创作潮流。它着重表现当代真实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以及个人与这些事件、运动有直接关系的行为和命运。   政治电影起源于..

张艺谋(1950~  )

郑正秋(1888~1935)

郑正秋(1888~1935) :   中国电影事业家,电影导演、编剧。生于广东省潮州,原名郑芳泽,号伯常,笔名药风。幼年随家到上海,入学堂,开始对新剧产生兴趣。后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影响下,因以"丽丽所剧评"为名,发表一..

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 : 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法国出现的一个电影流派。由J.卢什和社会学家E.莫兰为首的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他们主张纪录片和艺术性纪录片用采访报道和观察的方式来对现实和人为诱发出的情势进行拍..

《征服世界最高峰》

《征服世界最高峰》 : 中国纪录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摄影,王喜茂、牟森;特约摄影,王富洲、屈银华、石竞、刘启明;编辑,吴均、应小英。影片纪录了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