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殊(1911~  )

    袁文殊(1911~  ) :   中国电影事业家及评论家。1911年10月16日生,广东省兴宁人。1926年参加当地革命组织大坪革命青年会。1930年赴广州,考入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文学系学习。1933年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的领导工作。1934年,在上海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负责戏剧理论研究组工作,积极从事戏剧、电影评论活动。同年冬被捕,1936年夏被释出狱。1936年秋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并参与创办期刊《新演剧》。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由上海至武汉,后去重庆,进行抗日救亡演剧活动与戏剧教育工作。1941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任教员。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赴东北,任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1949年冬,任文化部电影局专职编剧,次年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反映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复杂斗争。1953年任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同时从事电影艺术理论,特别是电影剧本创作的特性等研究工作。1956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经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1960年回北京,被任命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1963年出版了论文集《电影求索录》,1984年又出版了第二本论文集《影坛风云录》。
  1979年,继续担任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经常组织和主持电影创作、理论研究的学术活动,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创作作出积极贡献。曾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为您推荐

于敏(1914~  )

于敏(1914~  ) :   中国电影剧作家、评论家。1914年 3月15日生于山东省潍县。曾在烟台一所教会学校攻读英语,由于父亲的罐头工厂破产,中途辍学。一度到上海,当电影公司场记和小学教师。1938年春到延安,同..

影片生产工艺

影片生产工艺 : 以感光胶片为主要原材料,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从电影摄影、录音到洗印加工,最后制成可供放映的影片的全过程。电影制片厂为完成影片生产,需要设置制作影片的各个工艺部门,主要有摄影、洗印、录音、..

影片复制

影片复制 : 影片生产过程中从最初原始片到印洗出最终放映拷贝的程序和技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原底片上是与实物黑白相反、色彩互补的负影像,必须印洗与实物相同的正像拷贝才能放映。然而,电影原底片和照..

于佩尔,I.

影片保存

影片保存 : 使加工后的影片长久留存、免遭损毁的技术。加工后的影片按片基组份可分为硝酸片基影片、醋酸片基影片和聚酯片基影片;按影像结构可分为黑白片和彩色片;按用途可分为发行拷贝片及供复制发行拷贝用..

于蓝(1921~  )

于蓝(1921~  ) :   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于佩文。生于辽宁岫岩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九一八"事变后,随父亲逃亡关内。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决心投身革命。1938年偷越敌人封锁线,辗转到达平西抗日根据地。同年冬..

印度国际电影节

印度国际电影节 : 印度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亚洲最早的电影节之一。1952年举行第一届之后,不定期举行,直到1978年才定期举行。每年1月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奇数年在首都新德里举行,是比赛性的,评奖。偶数年在全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