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 中国生产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和蒙古语译制片的综合性制片厂。1958年 8月10日正式建厂,1962年改为内蒙古电影译制片厂,专门译制蒙古语影片。1979年恢复原名,重新拍摄故事片,兼制新闻纪录片和蒙古语译制片。厂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全厂艺术、技术人员分属蒙古、汉、回、满、达斡尔 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员约占一半左右。厂部下设文学部、艺术片室、译制片室和摄影、录音、照明、置景、动力、洗印、图书资料、生产调度等单位。厂内拥有能摄制故事片的摄影棚、录音棚、洗印大楼等。1959年,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草原晨曲》;拍摄了本地区民间艺术形式二人台传统剧目的艺术片《卖碗》、《走西口》。此后,又拍摄了《今日的内蒙古》、《光辉的节日》等22部纪录片。1979年后,摄制了彩色歌舞艺术片《彩虹》和彩色故事片《阿丽玛》、《母亲湖》、《重归锡尼河》、《绿野晨星》,还摄制了《民族大团结的盛会》等 4部彩色纪录片。其中《母亲湖》是第一部全部由本厂力量完成的影片。从建厂到1985年,先后完成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下集)、《鄂尔多斯风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350部国产故事片,《东北细毛羊》、《征服沙漠见草原》等近200本科教片、纪录片,《桥》、《舞台生涯》等10部外国故事片的蒙古语译制工作。蒙古语译制片《阿丽玛》、《燕归来》和《桥》在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优秀译制片暨发行放映评奖会上,荣获蒙古语译制片奖。

为您推荐

《内蒙古电视剧本选》

《内蒙古电视剧本选》:《内蒙古当代文学丛书》编委会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40万字。选辑获奖电视剧脚本《黄敬斋》、《亲家卖粮》、《山林的雾》、《银壳怀表》、《小土屋的开拓者》、《爷爷的心愿》、《..

《内蒙古民歌》

《内蒙古民歌》:奥期、松来合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8年6月版。35万字。选收内蒙古民歌91首。这些民歌大多数流传在内蒙古东部,仅有少数几首是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的。所收作品分为思亲、婚宴、情歌和其他4个部分,从多..

《内蒙古短篇小说选(1980年)》

《内蒙古短篇小说选(1980年)》:作协内蒙分会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28万字。有对安定团结形势的歌颂,有对领导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表扬,有对为“四化”忘我献身的新人新事的赞美,有对林彪、“四人帮”反革..

《内蒙古诗选》

《内蒙古电影剧本选》

《内蒙古电影剧本选》:《内蒙古当代文学丛书》编委会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32万字。“内蒙古当代文学丛书”之一。选辑内蒙古自治区40年来的优秀电影剧本12部,分上下两册。上册有《草原上的人们》、《鄂尔..

内蒙古电视台

内蒙古电视台 : 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台。1960年开始筹建,不久中断。1965年底恢复筹建,开始在呼和浩特市内试验播出,不久再次中断。1969年10月1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电视组成立,再次开始试播。1970年5..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台。前身是乌兰浩特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11月1日开始播音。1951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迁至张家口,该台迁往海拉尔,改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台。1954年,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