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电影

    理性电影 : ??.М.爱森斯坦在 1927年拍摄影片《十月》时使用的一个术语。关于理性电影的观念,在他1923年发表的《杂耍蒙太奇》一文中就已萌芽。他认为,在革命的新时代下,应当加强艺术的认识功能和参予生活的能力,使它成为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吸引人们参加革命活动的媒介。他在此文中提出通过艺术的感染力作用于观众的理性──思想意识的问题,从这一点出发,他认为以前的艺术中的人为的情节、矫饰的表演、虚假的布景等等已不适应新时代对艺术的要求。他认为旧的美学框架已经显得狭窄,艺术应当接近科学。必须克服资产阶级艺术的二元论──即艺术与科学分离,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分离的状态,才能建立起无产阶级的艺术意识。在《战舰波将金号》(1925)中他把这种观念诉诸实践。
  他在1929年发表的《前景》一文中提出,应当用理性电影消除"逻辑语言"同"形像语言"的分离状态,而用辩证的电影的语言,用电影隐喻将它们综合起来。他认为,只有这样的"理性电影"才能成为"未来共产主义时代的一部分"。不久,他又在《在单镜头画面之外》(1929)一文中,为"单镜头画面-符号"的原理和"理性蒙太奇"细胞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在这里,爱森斯坦详细论述了两个镜头之和会产生一种新的概念的观点。基于理性电影可以把理性的命题搬上银幕的思想,爱森斯坦一直想把马克思的《资本论》搬上银幕。
  后来,爱森斯坦在进一步深入地观察和考察了逻辑的和情感的、共性的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后,他又将一些充满活力的因素注入到理性电影中去。在1930年写的电影剧本《美国的悲剧》中,便使用了内心独白,用理性电影的原则深入挖掘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爱森斯坦的理性电影理论对20年代苏联的电影创作,如对В.И.普多夫金的《母亲》(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А.П.杜甫仁科的《兵工厂》(1929)等都有所影响。这一理论从20年代起一直存在争议,今天它愈来愈受到世界电影理论家们,特别是爱森斯坦的研究家们的重视,并成为他们的研究课题。

为您推荐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叶舒宪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14万字。指出,原型批评又叫神话批评,起源于全球性的文化寻根思潮和艺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逐步在文艺学领域内,对神话的关注超出神话研究本身,升华为一种一般性..

理性凭借的希望虽说甜蜜 [法国]维奥

出版时间:2009-12 理性凭借的希望虽说甜蜜 [法国]维奥 : 理性凭借的希望虽说甜蜜, 显露的创痛如何掩饰得住; 身中的毒箭任我逃到哪里, 一切救援都不能为我拔除。 我来到无人之境任热泪横流, 那大地萧索太阳也..

《理性的消长》

《理性的消长》:副名:中国乡土小说综论。陈继会着。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22.5万字。研究中国“五四”以来乡土小说的理论专着。作者注意在大文化背景下考察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中被表现的对象——农民及其创作主..

小说批评活动的理性特征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在开展说服性传播活动之际,以什么方式“打动”对象也是影响传播的重要因素。有两种做法:一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一是通过营造某种后气氛或使用感**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

理性诉求广告

理性诉求广告:广告通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通过向广告受众提供信息,展示或介绍有关的广告物,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接受该广 告信息能带给他们的好处,使受众理性思考、权衡利弊后能被说服而最终采取行动。(如家庭耐用品..

《理性的沉思》

《理性的沉思》:副名:论彭加勒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李醒民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版。25万字。彭加勒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本书立足于彭加勒的原着,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论述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