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18~
【介绍】:
瑞典作家。
1981年当选瑞典文学院院士。善写具有戏剧式格调的抒情诗。散文作品以描写大自然和回忆往事为主,笔调清新、柔和,感情细腻。
主要作品有《叫喊与沉默》(1946)、《雪的传说》(1949)、《狗》(1954)、《树下诗歌》(1956)、《在白日和黑夜》(1961)、《台阶》(1964)和《内心》(1969)。
【生卒】:1918~
【介绍】:
瑞典作家。
1981年当选瑞典文学院院士。善写具有戏剧式格调的抒情诗。散文作品以描写大自然和回忆往事为主,笔调清新、柔和,感情细腻。
主要作品有《叫喊与沉默》(1946)、《雪的传说》(1949)、《狗》(1954)、《树下诗歌》(1956)、《在白日和黑夜》(1961)、《台阶》(1964)和《内心》(1969)。
阿尔内:【生卒】:1909~【介绍】: 瑞典小说家。生于厄勒布鲁。毕业于隆德大学。当过中学教师。着有长篇小说《遗失的钱包》(1943)、《士兵与教士》(1945)、《你自己》(1946)、《晴天》(1950)、《他、她、没有一个人》(1951..
阿赫林:【生卒】:1915~【介绍】: 瑞典小说家。生于松兹瓦尔一商品推销员之家。参加过工人运动。1943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托布与宣言》,描写未参加有组织的斗争的工人。长篇小说《家园》(1948)嘲讽小市民习气。其他作品..
贝萨·路易斯:【生卒】:1922~【介绍】: 葡萄牙女作家。生于阿马兰特的梅安镇。中学毕业后靠自学开始文学创作。受卡夫卡影响,倾向超现实主义。处女作短篇小说《被封锁的世界》(1948)及相继发表的小说《超人》(1950)、《不..
萨乌达德派:葡萄牙文学流派。1910年以文学杂志《鹰》为中心而形成。“萨乌达德”西班牙语原意为“渴望”,指普遍渗透于葡萄牙和巴西抒情诗歌中一种忧郁、深沉、孤独的,对神秘的大自然无限崇敬的情调。在葡萄牙早期古典主..
俄耳甫斯派:葡萄牙诗歌流派。20世纪初,葡萄牙一些青年诗人因不满葡萄牙浪漫主义诗歌中脱离社会现实、空洞的抒情及庸俗的说教等倾向,决心创立一种新的诗歌流派。因1915年创办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为名的文学刊物《俄耳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