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

杨载:

【生卒】:1271—1323

【介绍】:

字仲弘,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后徙杭州。

少孤,博涉群书,年四十不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延祐初应科举,进士及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至治三年(1323)卒,年五十三。他的文章深得赵孟頫推重,因而名动京师,《元史·儒学传》说:“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自成一家言。”黄溍称赞他的文章“如长风怒帆,一瞬千里”。但他的散文已丧失殆尽。杨载讲究诗法,顾嗣立称“当时之论诗法者,以仲弘为首”,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更谓虞集得诗法于杨载。

他是元诗四大家之一,被虞集誉为“百战健儿”。瞿佑曾亲见其诗稿,“字画端谨,而前后点窜殆尽,盖不苟作如是”,惟其认真,字句锻炼便见功力,明胡应麟摘元人五律,便选了杨载诗。

他推崇汉、魏、盛唐诗歌,认为学诗应由此入门,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瞿佑《归田诗话》对他的诗作甚为欣赏,认为其诗“沉雄典实”。

他的各体诗中都有佳作,最为人传诵的是七律《宗阳宫望月》,这是他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分韵赋诗者中是“首唱”,又被人称为杨诗中的“绝唱”。七言歌行则写得雄浑流丽,《古墙行》、《梅梁歌》在当时就为人所推许,正见“百战健儿”的风貌。四大家之一的范梈对杨评价颇高,他序《仲弘集》说:“仲弘之天禀旷达,气象宏朗,开口议论,直视千古。每大众广席,占纸命词,敖睨横放,尽意所止,众方拘拘,己独坦坦,众方纡徐,己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

……要一代之杰作也。”杨慎在《升庵诗话》中两次抨击杨载,那是因为他将《唐音》的编者杨士弘误作杨仲弘。

在虞、杨、范、揭四家中,杨诗流传下来最少,因杨死时,其子尚幼,残稿流落,无人编次。今传诗集名《杨仲弘集》,八卷,另有《诗法家数》(四库馆臣认为此书系伪托)。

生平事迹见《杨仲弘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三)、《元史》卷一九〇、《蒙兀儿史记》卷一二〇、《新元史》卷二三七。

为您推荐

杨庭秀

杨庭秀:【生卒】:生卒年不详【介绍】: 字德懋,华州(治今陕西西华)人。金世宗大定进士。泰和三年(1203)为泽州刺史。致仕,闲居乡里。因被牵连而受法,士论惜冤之。学诗于张建。《金诗选》评其《成皋道中》为“硬语盘空”(卷二..

杨允孚

杨允孚:【生卒】:生卒年不详【介绍】: 字和吉,吉水(今属江西)人。明成化间,罗璟志跋其集称,允孚晚年“杜门裹足,归老故山,方日与田夫野叟相尔汝,求以自狎”。所着《滦京杂咏》一百零八首,全为七言绝句,体本王建宫词,郭静思(钰)说:..

杨宗瑞

杨宗瑞:【生卒】:生卒年不详【介绍】: 字廷镇,天临路醴陵(今属湖南)人。延祐二年(1315)张起岩榜登进士第,历翰林修撰。泰定元年(1324),以礼部郎中,佐吏部尚书马合谋奉使安南宣诏。天历年间,为国子监司业,领修《经世大典》。后..

杨佶

杨果

杨果:【生卒】:1197—1271【介绍】: 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早年以授徒为业,流寓坎坷十馀年。金朝正大元年(1224)进士,参政李蹊荐为偃师令。历任蒲城、陕县县令。金亡,起为经历。史天泽经略河南,以杨果为参议..

杨奂

杨奂:【生卒】:1186—1255【介绍】: 字焕然,号紫阳,乾州奉天(今陕西礼泉)人。金末举进士不第,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未上而归,教授乡里。元太宗九年(1237)以儒生就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由耶律楚材举荐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

杨伯仁

杨伯仁:【生卒】:生卒年不详【介绍】: 字安道,初名伯英,以避讳改今名。藁城(今属河北)人。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进士。天德二年(1150),除应奉翰林文字。海陵王夜召赋诗,未二鼓上十咏,海陵王喜,解衣赐之。转翰林修撰,改着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