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30—
【介绍】: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
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法学院。《文学俄罗斯》报副主编。
着有文学评论集《论我们的个性》(1958)、《怎样战胜疏懒》(1962)、《让我们争论一番》(1967)、《伟大功勋的文学》(1970)、《论纳比·哈兹里》(1971)、《功勋的源泉:文学评论集》(1973)、《天才的界限:论邦达列夫的创作》(1983)、《尤·邦达列夫》(1987),特写集《时代的脉搏》(1977)、《时代的联系》(1978),纪实中篇《他理想的天空》(1986)等。
【生卒】:1930—
【介绍】: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
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法学院。《文学俄罗斯》报副主编。
着有文学评论集《论我们的个性》(1958)、《怎样战胜疏懒》(1962)、《让我们争论一番》(1967)、《伟大功勋的文学》(1970)、《论纳比·哈兹里》(1971)、《功勋的源泉:文学评论集》(1973)、《天才的界限:论邦达列夫的创作》(1983)、《尤·邦达列夫》(1987),特写集《时代的脉搏》(1977)、《时代的联系》(1978),纪实中篇《他理想的天空》(1986)等。
伊茨科夫:【生卒】:1940—【介绍】: 俄罗斯电影剧作家。196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研究所。写有纪录片解说词《他叫胡志明》(1970)、《人与时间》(1978)、《四月革命的真理》(1981)、《柬埔寨:从悲剧到重建》(1982)..
伊克拉莫夫:【生卒】:1927—1989【介绍】: 俄罗斯作家。1948年毕业于莫斯科州师范学院语文系。作有中篇小说《驮运队走了,留下的是路》(1960)、《走钢丝的杂技演员马哈茂德》(1961)、《奥鲁热伊尼科夫大街》(1967)、《圆..
伊利延科夫:【生卒】:1897—1967【介绍】: 俄罗斯作家。1915-1917就读于尤里耶夫大学文史系。作有长篇小说《主轴》(1931)、《太阳城》(1935)、《大路》(1949,获1950年斯大林奖),描写原苏联工人性格的成长过程,以及短篇小说..
伊林娜:【生卒】:1901—1964【介绍】: 俄罗斯女作家。原名利娅·雅科夫列夫娜·普列斯(Лия Яковлевна Прейс)。М.伊林和С.Я.马尔夏克之妹。192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艺术史研究所。作有儿童文学作品:中篇小..
伊里夫和彼得罗夫:【生卒】:1897—1937 1903—1942【介绍】: 均为俄罗斯作家。伊里夫原姓名为伊里亚·阿尔诺利多维奇。法因济利贝格(ИльяАрнольдович Файнзильберг),出生于敖德萨的一个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