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7—1937
【介绍】:
俄罗斯诗人。
生于农民家庭。曾周游俄国,参加过教派活动。诗集《松涛》(1912)、《兄弟的歌》(1912)风格上具有教会诗色彩。
后来接近象征主义者,并成为新农民派的领袖。
十月革命后的诗作显示出怀旧倾向,赞美宗法制农村,厌恶城市和西方文化,风格上多隐喻、象征,追求古俄罗斯的典雅和宗教仪式的庄重。30年代初被流放。
【生卒】:1887—1937
【介绍】:
俄罗斯诗人。
生于农民家庭。曾周游俄国,参加过教派活动。诗集《松涛》(1912)、《兄弟的歌》(1912)风格上具有教会诗色彩。
后来接近象征主义者,并成为新农民派的领袖。
十月革命后的诗作显示出怀旧倾向,赞美宗法制农村,厌恶城市和西方文化,风格上多隐喻、象征,追求古俄罗斯的典雅和宗教仪式的庄重。30年代初被流放。
马若尔:【生卒】:1942—【介绍】: 魁北克作家。生于蒙特利尔。18岁创办要求加拿大法语地区独立的报纸《大学生的自由》(1960-1963)。曾参加创办刊物《决意》。着有长篇小说《无刻面的宝石》(1963)、《魔鬼的风》(1968)、..
克尼波维奇:【生卒】:1898—1988【介绍】: 俄罗斯女文学评论家。191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语言文学高级进修班。着有《海涅》(1931)、《作为政治抒情诗人的海涅》(1932)、《捍卫生存》(1958)、《法捷耶夫的〈毁灭〉和〈青年..
克尼亚泽夫:【生卒】:1887—1937【介绍】: 俄罗斯诗人。出生于商人家庭。1905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革命歌曲,但主要写讽刺诗,先后出版了诗集《讽刺歌谣》(1910)、《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1914)等。十月革命后成为《红报》..
奈利冈:【生卒】:1879—1941【介绍】: 加拿大法语诗人。生于蒙特利尔。17岁开始创作诗歌,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不幸的是,蓬勃的创作仅持续3年,年仅20岁的奈利冈就因精神失常而被送入疗养院,在那里结束了一生。他的诗被编成全集..
马科特:【生卒】:1925—【介绍】: 加拿大法语作家、评论家。蒙特利尔大学法语系教授。年轻时从事新闻工作,曾主持报刊文艺专栏。主要批评着作有《一种形成中的文学》(1962)、《批评的存在》(1966)、《诗人的时代》(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