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44—
【介绍】:
乌干达诗人、剧作家、小说家。
生于乌干达的马萨卡。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上中学后去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习语言学。
1968年取得学士学位。而后又在马克莱尔大学取得传统非洲文学方面的硕士学位。
他的剧本《秘密》收入由库克和李合编的《东非英语短剧》(1968)。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出版于1971年的《人民的学士》。
他的诗作散见于乌干达的许多杂志,并被一些非洲诗集所收入。他除去写作之外还在马克莱尔大学教英语。
【生卒】:1944—
【介绍】:
乌干达诗人、剧作家、小说家。
生于乌干达的马萨卡。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上中学后去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习语言学。
1968年取得学士学位。而后又在马克莱尔大学取得传统非洲文学方面的硕士学位。
他的剧本《秘密》收入由库克和李合编的《东非英语短剧》(1968)。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出版于1971年的《人民的学士》。
他的诗作散见于乌干达的许多杂志,并被一些非洲诗集所收入。他除去写作之外还在马克莱尔大学教英语。
加塞卢:【生卒】:1925—【介绍】: 肯尼亚作家。生于肯尼亚的吉库尤保留地。他是本部族内很有地位的医生兼法师的儿子。在内罗毕上医学校后,写信给当地一家报纸批评英国殖民当局的种族歧视政策,因而被殖民当局禁止得到更好..
奥戈特:【生卒】:1930—【介绍】: 肯尼亚女小说家。作品主要描述土着卢奥人的传统生活,并揭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长篇小说《福地》(1966)描述卢奥拓荒者在坦桑尼亚的生活故事,短篇小说集有《没有雷声的地..
姆旺吉:【生卒】:1948—【介绍】: 肯尼亚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反映殖民时期肯尼亚吉库尤人在茅茅运动中的反抗精神(《喂狗的尸体》,1974;《死的滋味》,1975);也触及当代肯尼亚的种种社会问题,富于幽默感(《快点杀死我吧》,1973..
基贝拉:【生卒】:1940—【介绍】: 肯尼亚小说家、剧作家。1968年与其兄弟萨缪尔·卡希加合着由18个短篇小说组成的小说集《烈灰》。这些小说大多富于戏剧性,主要反映50年代中,当茅茅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肯尼亚处于英国殖民..
基卡卢:【生卒】:1920—【介绍】: 肯尼亚小说家。生于吉库尤乡下。早年上教会学校,后到首都内罗毕上夜校。毕业后又自己到英国去受更高的教育。30多岁回国。开始创作自传体长篇小说《阳光照耀的土地——茅茅运动前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