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代派

45年代派:

巴西文学流派。

1945年前后,巴西在小说与诗歌创作中,都涌现出一些锐意革新的作家,被称为“45年代派”。在小说创作方面,“45年代派”对小说语言不断探索和革新,注重作品结构,强调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类社会中具有共同性的问题,使作品带有普遍意义,因此内容显得更为深刻。代表人物有吉马朗埃斯·罗萨和克拉丽赛·利斯佩克托尔。在诗歌创作方面,“45年代派”主张在现代主义诗歌之外寻找一条新路。

他们也创作自由体诗,但摒弃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随意性,主张诗歌形式的严谨,注重诗歌创作的技巧,力求使诗歌凝炼。受象征主义和帕尔纳斯派诗歌的影响,他们重新提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乃至“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在题材上他们注重作品的普遍意义,强调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45年代派”诗人力图为巴西诗歌创作开辟出一条新路,但未能如愿以偿。

不久,这些人就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不同道路。

该流派中最有成就的诗人当属若昂·卡布拉尔,他是二次大战后登上巴西诗坛的声望最高的诗人。

其他诗人还有多明戈斯·卡尔瓦略·达·席尔瓦、布埃诺·德·里韦拉、坎波斯、毛罗·莫塔、帕乌罗·门德斯·坎波斯、丹塔斯·莫塔等。

为您推荐

当代派

当代派:墨西哥现代文学团体。形成于怪谲主义解体的20年代末。主要标志是墨西哥新文学杂志《当代人》(1928-1931),主要成员有贝尔纳多·奥尔蒂斯·德·蒙特利亚诺、哈伊梅·托雷斯·博德特、豪尔赫·古埃瓦斯、希尔贝托·..

胡安·鲁尔弗文学奖

胡安·鲁尔弗文学奖:由墨西哥瓜达拉咯拉大学校长劳尔·帕迪利亚·洛佩斯教授和墨西哥着名作家费尔南多·德尔帕索倡议,墨西哥12个单位资助,于1991年设立。金额10万美元。一年一度,颁发给用西班牙语进行创作的作家,作品体裁..

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

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由委内瑞拉政府于1967年设立,第一届获奖者是秘鲁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此奖最初每五年评选一次,后改为每两年一次,奖额为1.7万美元或20万博利瓦尔,后增加到100万博利瓦尔。还授予获得者一枚金..

美洲之家文学奖

《美洲之家》

《美洲之家》:古巴文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是古巴革命胜利后由国家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文学期刊。古巴部长会议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在致创刊号的贺信中,明确要求《美洲之家》成为“革命文学的摇篮”。《美洲之家》的..

革命小说

革命小说:20世纪初墨西哥小说流派,因以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为题材而得名。代表作家有马里亚诺·阿苏埃拉、马丁·路易斯·古斯曼、格·洛佩斯-富恩特斯及何塞·鲁文·罗梅洛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马里亚诺·阿苏埃拉。阿..

斯钦卡

斯钦卡:【生卒】:1926—【介绍】: 乌拉圭剧作家、诗人。其作品文字优美,能与所反映的社会政治内容较好结合。近期作品更趋口语化。着有诗集《改变生活》(1970)、《乌拉圭,你变变吧!》(1971),剧本《巴拉塔里亚总督桑丘·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