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主义

创造主义:

20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诗潮。

创始人是智利诗人比森特·维多夫罗。比森特·维多夫罗出身名门,1916年旅居法国时,曾在阿波利奈尔和雅科布创办的《SIC》和《北南》工作。

后又取道西班牙,在马德里结识了拉斐尔·坎西诺斯并同博尔赫斯过从甚密。时值西班牙极端主义兴起。

维多夫罗带着欧洲现代主义的狂热,于1921年创办了旨在“改变西班牙语诗风”的新文学杂志《创造》(创造主义由此得名),声称“艺术只不过是艺术家赋予大自然的一种色彩;新现实”,“诗人的天职,第一是创造,第二是创造,第三还是创造”。1925年,他在巴黎发表《宣言》,进一步阐释创造主义,说:“创造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学流派,而且还是一种普遍的美学原则”,认为反映是无能的表现,不能为大自然增添什么,“唯有创造可赋予艺术家以存在的理由”。

他相信现实中的一切矛盾都可以在创造中得到解决,创造“向你们伸出双臂,将你们引向地平线之外、金字塔之巅;人们在那个领域里超越了真与假、生与死、时间与空间、理智与梦幻、精神与物质的界限”。他力主在创造中摈弃一切模仿,“赋一首诗,就像大自然培育一棵树一样”。“当我写‘小鸟在彩虹上筑巢’时,我向你展示了一种新的境界,一幅自然难以企及但又非常美好的图景……诗人决不是鹦鹉!”因此,创造主义喜欢出奇制胜,惯于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清晰的东西晦涩化,反之亦然。由于对许多人而言,维多夫罗的创造主义与鲁文·达里奥的现代主义雷同,该流派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除了维多夫罗本人的《逆风集》(1925),几乎没有留下别的像样的作品;但是,它却对稍后的具象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您推荐

斯钦卡

斯钦卡:【生卒】:1926—【介绍】: 乌拉圭剧作家、诗人。其作品文字优美,能与所反映的社会政治内容较好结合。近期作品更趋口语化。着有诗集《改变生活》(1970)、《乌拉圭,你变变吧!》(1971),剧本《巴拉塔里亚总督桑丘·潘查..

文学爆炸

文学爆炸:拉丁美洲当代文学术语,指拉丁美洲文学的突然崛起。原文意为西班牙语美洲长篇小说爆炸,是指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国家长篇小说创作引起的轰动效应,不包括讲葡语、法语或英语的其他拉美国家的文学创作。本世纪中叶..

卡塞雷斯

卡塞雷斯:【生卒】:1903—【介绍】: 乌拉圭女诗人。文笔优美细腻,作品多透视内心精神境界,探索宗教情感。着有诗集《奇特的岛屿》(1929)、《埃斯特尔·德·卡塞雷斯之歌》(1931)、《孤独篇》(1933)、《天廷》(1935)、《灵..

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

奥内蒂

奥内蒂:【生卒】:1909—1994【介绍】: 乌拉圭小说家。因家贫,中学未毕业即独立谋生,当过看门人、侍者、世纪运动场售票员,后进入报界,任记者。1939至1941年任蒙得维的亚《前进》周刊编辑部秘书,常以“卖水人佩里基多”和“格..

马丁内斯·莫雷诺

马丁内斯·莫雷诺:【生卒】:1917—【介绍】: 乌拉圭小说家。作品反映国内政治社会问题,多采用剖析手法,文字讲究。长篇小说《大墙》(1963)获1962年西班牙简明丛书奖提名,短篇小说《土着居民》获1960年美国《生活》杂志奖。..

伊巴尔戈耶·伊斯拉斯

伊巴尔戈耶·伊斯拉斯:【生卒】:1930—【介绍】: 乌拉圭诗人、小说家。长期流亡墨西哥,任墨西哥《多数》杂志编辑部主任。所编《拉丁美洲反抗诗选》(1978)很有影响。着有诗集《一字一句》(1979)、《满怀爱情的诗篇》(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