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戏剧

荒诞戏剧: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在法国和欧美的一批剧作,因其表现阿尔贝·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荒诞主义——而得名。

它最初受到冷遇,后来逐渐获得承认。1961年,英国评论家马丁·埃思林(Martin Esslin)在其《荒诞派戏剧》一书中首次使用这一名称,后被沿用。其代表作家有:贝克特(Samuel Beckett),代表作《等待戈多》(1953)、《最后结局》(1957)、《啊!美好的日子》(1961);尤内斯库(Eugéne Ionesco),代表作《秃头歌女》(1949)、《椅子》(1951)、《阿梅黛或脱身术》(1954);热内(Jean Genet),代表作《女仆》(1947)、《黑人》(1959);阿达莫夫(Arthur Adamov),代表作《塔拉纳教授》(1953);阿尔比(Edward Albee),代表作《动物园的故事》(1958);品特(Horold Pinter),代表作《生日晚会》(1958)。尽管没有结成团体或形成完整的流派,但荒诞戏剧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它们的作者都认为人类寻找生存目的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企图纯属徒劳,剧中人物无论怎样狂热地表演,结果其生存状态一如既往;这使人类的激情和愿望带有一种讽刺意味。荒诞戏剧的主题必然要求剧作家最大限度地抛弃传统戏剧的逻辑结构。它们往往没有情节、没有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动作减少到极限,没有合乎逻辑的语言,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等待戈多》全剧只有两个流浪汉整天等待一个不知其为何物、而且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东西。《秃头歌女》中的人物在那里喋喋不休地重复着一些陈词滥调,全剧充斥着双关语、反复和错误推理,它揭示了人类贫乏的语言根本无法使他们互相沟通。荒诞戏剧的人物往往是些抽象的符号,他们没有自己的人格,甚至没有姓名。

《秃头歌女》中的人物就可以互相混淆。

如果他们试图找到自我,也是徒劳(《塔拉纳教授》中的同名主人公)。荒诞派戏剧调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舞台手段,运用直喻、象征和夸张的手法,让道具、布景、动作说话,用灯光和语言造成幻象等等,使荒诞的哲理及人物的荒诞心理实体化、具象化。

60年代后,随着大多数荒诞派剧作家转向别的表现形式,荒诞派戏剧开始衰落。但其艺术创新对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您推荐

肌质

肌质:文学术语,用以指文学作品在意释它的主题后仍然存在的一些因素,如情境、隐喻、节奏、意象、情调、韵律等等,或者说是一切非作品结构部分的因素。将肌质从结构分开是新批评的方法之一,新批评派的兰瑟姆认为,结构是能用散..

文体学

文体学: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文体的新兴学科。文体有广狭两义。狭义上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包括文学语言的艺术性特征(即有别于普通或实用语言的特征)、作品的语言特色或表现风格、作者..

叙述学

叙述学:当代文学批评理论术语。一般用于对叙述性小说的理论和技巧的研究,多指对故事和介入故事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精细的分析。叙述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直接的”或“中立的”、类似历史的叙述故事的可能性;叙述者的存在..

含义

英国文学中的乔治时期

英国文学中的乔治时期:英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1914-1940),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这个时期主要是英王乔治五世统治时期(1910-1936),故称乔治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英国的生活和思想发生..

形式批评

形式批评:形式批评是20世纪以来以各种名称和方法出现的以文学作品文本结构、语言、艺术形式等因素作为研究中心的理论观念和批评流派。康德美学思想中关于“美的判断同单纯形式不能分开”和克罗齐的“形式,只有形式,才是..

集中化

集中化:现代符号学用语,用以表示叙述者对一个认识主体所作的集中叙述以及这个认识主体在叙述话语中的安排。从这种中介者的观点出发,这个过程既可以使整个叙述、也可以使某些纯符号的程序得到理解。不同类型的集中化,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