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瑟纳尔

尤瑟纳尔:

【生卒】:1903—1987

【介绍】:

法国女作家。

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法国人,母亲原籍比利时,在生她后不几天就去世,父亲携幼婴回法国居住。她从小就在家庭教师和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坚持自学,阅读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受过严格的文化教育,精通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青少年时,她曾参观许多名胜古迹,游历欧洲和美洲,曾在许多国家居住过,1937-1949年在美国定居10多年,获得法、美双重国籍。

她热爱希腊和地中海文化,而且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对历史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给她的文学创作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她是位多产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从20年代开始,1921年发表她在16岁时写的诗集《幻想的乐园》,后又发表诗集《众神未死》(1922)、《阿勒希伯的种种仁慈》(1930)。她主要在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

1929年,小说《亚历克西或徒劳的搏斗的条约》描写主人公婚姻失败后的苦闷、矛盾和追求,发表后受到评论界的赞赏。30年代她连续发表小说《新欧律狄刻》(1931)、《死神驾车》(1934)、《火》(1936)、《东方奇观》(1937)和《一弹解千愁》(1939)。其中《一弹解千愁》比较成功,写1918年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战争的插曲,没落的贵族阶级在苏维埃革命前徒劳无益的反抗。1949年她从美国回到巴黎居住,紧张地创作小说《哈德良回忆录》,1951年发表后获得巨大的成功,翌年获得妇女文学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

这部已经翻译成多国文字的小说,使作者名闻遐迩。尤瑟纳尔的另一部代表作是《熔炼》(1968),发表后又受到盛赞,再次获得妇女文学奖。尤瑟纳尔年过古稀,仍笔耕不辍,晚年又发表小说《虔诚的回忆》(1974)、《北国档案》(1977)及《像水一样流》(1982)。她的作品还有诗歌、剧本、译作和论着等。

评论界认为尤瑟纳尔的作品具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主要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以内心的共鸣,以优美、清晰、有高度修养的文笔取胜。1968年被选入比利时皇家学院。1980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院士。

为您推荐

扎马科伊斯

扎马科伊斯:【生卒】:1866—1955【介绍】: 法国作家。最初为记者,后从事创作。剧本有《波希米亚人》(1903)、《小白脸》(1905)、诗剧《小丑》(1907)、荒诞喜剧《奇花》(1910)、《大众作家塞扎兰先生》(1919)、《丑角老爷..

泽拉发

泽拉发:【生卒】:1918—【介绍】: 法国小说家、批评家。1948年开始发表小说《邂逅的年代》,描写青年主题,揭示小说的幻想性与历史的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同样,在《人的交易》(1952)中,写人物逐渐走向清醒的悲剧。1969年,他凭自己..

泽瓦科

泽瓦科:【生卒】:1860—1918【介绍】: 法国小说家。他继承大仲马的小说传统,专在报刊上发表长篇连载小说,大都是写贵族的剑侠小说。他受第三共和国初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初期许多长篇连戴小说都是登在无政府主义倾向的..

先锋

修道院文社

修道院文社:法国文学团体。1906年冬天由一群青年文学家和艺术家发起组织,首创者有勒·阿尔科斯、乔·杜阿梅尔、吕·杜尔丹、夏·维尔德拉克等。文社成员过着集体生活,居住在巴黎郊外的克雷泰伊,以印刷挣钱来获得该社经费..

字画诗

字画诗: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首创的一种诗歌形式。1918年,阿波利奈尔发表了诗集《字画诗》,其中有几首诗如《曼陀铃》、《石竹花与竹子》、《被刺的鸽子与喷泉》体现了字画诗的特点。它们的诗行在书写上弯来弯去形成图画的..

自动写作

自动写作:曾流行于西方的文学创作方法。以安德烈·布勒东、菲利普·苏波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诗人企图以一种摆脱了理性的束缚和主体意志的控制,直接在内心神秘动力驱使下自动记录下突现于脑际的只言片语的写作方法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