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57—1910
【介绍】:
瑞士法语作家。
在洛桑学文学。21岁时定居巴黎。
心理分析小说《追逐死亡》(1885)获得好评。其他小说有《生活的意义》(1889)、《米歇尔·泰西埃的私生活》(1893)、《米歇尔·泰西埃的第二次生活》(1894)。后转向社会题材,作品有《大路上》(1900)、《流水》(1902)、《不顺从的人》(1905)、《火灾》(1907)等。评论着作有《十九世纪研究》(1888)、《现时的道德观念》(1891)。
【生卒】:1857—1910
【介绍】:
瑞士法语作家。
在洛桑学文学。21岁时定居巴黎。
心理分析小说《追逐死亡》(1885)获得好评。其他小说有《生活的意义》(1889)、《米歇尔·泰西埃的私生活》(1893)、《米歇尔·泰西埃的第二次生活》(1894)。后转向社会题材,作品有《大路上》(1900)、《流水》(1902)、《不顺从的人》(1905)、《火灾》(1907)等。评论着作有《十九世纪研究》(1888)、《现时的道德观念》(1891)。
鲁热蒙:【生卒】:1906—1985【介绍】: 瑞士法语作家。“我服务”出版社领导人。主张知识分子投身现实:《用手思考》(1935)、《一个失业知识分子的日记》(1937)。《爱情与西方》(1938,1956)是其名着,深入分析西方文明的组成..
圣艾莉埃:【生卒】:1895—1955【介绍】: 瑞士法语女作家。1919年因病中断学习。婚后居住在伯尔尼。1926年起定居巴黎。长期卧床,专心从事写作,通过回忆、梦幻和想象,追述童年的生活。着有《梦之笼》(1932)、《死树林》(1934..
斯皮斯:【生卒】:1876—1940【介绍】: 瑞士法语诗人。生卒均在日内瓦。学完法律后赴法,决心献身诗歌。返回日内瓦后,积极支持《拉丁之帆》杂志。作品受法国诗人弗朗西斯·雅姆和保尔·福尔的影响,起初歌颂大地,逐渐充满宗教..
特拉兹:【生卒】:1884—1951【介绍】: 瑞士法语作家。1913年根据军校中的生活经验写出小说《队伍里的人》。1920年创办《日内瓦杂志》并主持10来年。他在小说中表现日内瓦社会中一些与市民阶层因循守旧习气作斗争的人物,..
韦朗:【生卒】:1925—【介绍】: 瑞士法语作家。父为瑞士人,母为法国人。在洛桑学文学,后任法国文学教授。曾参加劳动党。第一部小说《我》(1959)得到法国评论家罗朗·巴特等的赞赏,使他一举成名。第二部作品是《修改过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