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希特

菲希特:

【生卒】:1935—1986

【介绍】:

德国作家。

作为一个女演员的私生子,6岁时被送进一家教会办的孤儿院,战后当过演员、农民,1962年起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童年的不幸和坎坷的经历,使他的创作成为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展示和对社会底层生存方式的揭露。自60年代初起,开始创作以《多感的历史》为总标题的系列长篇小说,原计划写19部,因患癌症,在世时共完成了12部。

第一部长篇《孤儿院》(1965),写一个犹太少年在天主教孤儿院里的生活,曾获黑塞奖。

《调色板》(1968)描绘了动荡的青年群像。《德特列夫的模仿品“铜绿”》(1971),把《孤儿院》中的主人公德特列夫与《调色板》里的人物杰基,放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描写了德特列夫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

第四部小说《试论青春期》(1974)是菲希特最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作者将采访、引言、议论、描写等糅和在一起,在文体上近似于杂文。自传体小说《加尔尼旅馆》(1987)成书年代较早,但作者生前未将其付梓。

作者年轻时曾有过一段同性恋经历,小说正是以此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同性恋男作家与一个女摄影师相识、相爱的故事。1975年获冯塔纳奖。

为您推荐

福尔斯特

福尔斯特:【生卒】:1895—1958【介绍】: 德国剧作家。当过演员、剧院经理,1938年成为专业作家。最重要的剧作是中学生三部曲《灰色的人》(1931),反映年轻的汉斯·迈耶痛苦的人生。剧作还有《杜兰朵公主》(1925)、《罗宾汉..

福尔特

福尔特:【生卒】:1935—【介绍】: 德国剧作家。生于杜塞尔多夫。曾从事过广告工作,后进入广播电视部门,撰写广播、电视剧本。剧作主要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和技术统治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如广播剧《墙》(1965)、《下午..

弗拉克

弗拉克:【生卒】:1880—1963【介绍】: 德国作家。一生共写了三十余部长篇小说,早期的代表作是具有自传色彩的“卢兰德系列”,由5部内容衔接的长篇小说组成:《星期五的孩子》(1913)、《卢兰德》(1922)、《平安路》(1924)、《..

弗莱塞尔

弗里顿塔尔

弗里顿塔尔:【生卒】:1896—1979【介绍】: 德国作家。生于慕尼黑。在慕尼黑大学攻读文学、艺术史和哲学。1930至1936年领导克瑙尔出版社,1938年流亡英国,参加BBC电台工作,1947年加入英国国籍。1957年为联邦德国笔会副主席。..

盖斯勒

盖斯勒:【生卒】:1928—【介绍】: 德国作家。生于汉堡建筑商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入伍,战后学习神学、哲学和心理学,以后从事过多种职业,1957年开始写作。1960-1964年任编辑,1965-1968年参加编辑左翼刊物《南瓜子》,1972-1974..

菲曼

菲曼:【生卒】:1922—1984【介绍】: 德国作家。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征入伍。1945年被俘,在苏联战俘营度过的四年使他思想发生很大变化。1949年选择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为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