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7—
【介绍】:
立陶宛作家。
曾任立陶宛作家协会书记(1970-1976)。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作有特写集《我没有别的痛苦》(1967)、《北方素描》(1969)、《与北方告别》(1972)、《北方的路》(1974,1975获立陶宛国家奖),长篇小说《我的法庭》(1968)、描写战后立陶宛农村生活的《沙尔纳兄弟》(1978)、《冰冻》(1979)、《鱼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1985,俄译本1988)等。
【生卒】:1927—
【介绍】:
立陶宛作家。
曾任立陶宛作家协会书记(1970-1976)。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作有特写集《我没有别的痛苦》(1967)、《北方素描》(1969)、《与北方告别》(1972)、《北方的路》(1974,1975获立陶宛国家奖),长篇小说《我的法庭》(1968)、描写战后立陶宛农村生活的《沙尔纳兄弟》(1978)、《冰冻》(1979)、《鱼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1985,俄译本1988)等。
波秋斯:【生卒】:1930—【介绍】: 立陶宛作家。曾任立陶宛作协书记(1963)。1952年毕业于克莱佩特教师学院语言文学系。作有短篇小说集《乌日吉里亚伊村的早晨》(1955)、《十六把钥匙》(1960)、《旋涡》(1963)、《只有两..
赖默里斯:【生卒】:1921—【介绍】: 立陶宛诗人。立陶宛功勋艺术家(1965)。1956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作有诗集《父辈的土地》(1945)、《我与你说》(1958)、《在白色的泰姬陵旁》(1958)、《你的温暖》(1961)、《手掌》(..
萨亚:【生卒】:1932—【介绍】: 立陶宛作家、剧作家。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沦为孤儿。1958年毕业于维尔纽斯师范学院语文系。作有喜剧《帕里》(1954)、《大学生西利瓦》(1957)、《公鸡距》(1964年上演)、《猎毛象》(19..
希尔维斯:【生卒】:1922—1979【介绍】: 立陶宛诗人。生于农民家庭。参加过卫国战争,战后任编辑。1957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高级文学进修班。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作有诗集《行军的战友》(1954)、《家乡的白桦树簌簌作响..
茨维尔卡:【生卒】:1909—1947【介绍】: 立陶宛作家。生于农民家庭。曾任立陶宛作家协会主席。讽刺小说《弗兰克·克鲁克》(1934)塑造了在美国发财致富的立陶宛人的形象;长篇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35)写劳动农民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