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10—
【介绍】:
波兰诗人。
第二次大战期间曾在苏联参加波兰军队,组建军队剧团,嗣后从事编辑工作。早期诗歌受新古典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中期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期则以存在主义观点来对待爱情与死亡等社会现象。诗集有《砍伐森林》(1931)、《冬天之梦》(1934)、《回家之梦》(1948)、《诗人的回答》(1951)、《战士之路》(1953)、《新诗》(1961)、《三种声音》(1976)等,此外,还翻译有大量德语和俄语诗歌。
【生卒】:1910—
【介绍】:
波兰诗人。
第二次大战期间曾在苏联参加波兰军队,组建军队剧团,嗣后从事编辑工作。早期诗歌受新古典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中期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期则以存在主义观点来对待爱情与死亡等社会现象。诗集有《砍伐森林》(1931)、《冬天之梦》(1934)、《回家之梦》(1948)、《诗人的回答》(1951)、《战士之路》(1953)、《新诗》(1961)、《三种声音》(1976)等,此外,还翻译有大量德语和俄语诗歌。
莱姆:【生卒】:1921—【介绍】: 波兰科幻小说家。毕业于克拉科夫雅盖沃大学医学系,80年代初移居维也纳。第一部科幻小说《火星上来的人》(1946)便显示出作者的杰出才华,嗣后相继发表有《天体航空学家》(1951)、《没有浪费..
马茨凯维奇:【生卒】:1896—1966【介绍】: 波兰政论家、散文家。笔名瓦特。早年曾参加争取独立的青年组织,1939年移居国外,常住伦敦,1954-1955年曾任伦敦波兰流亡政府总理,1956年回到波兰,在华沙大学任教,并积极从事写作。他的..
马赫耶克:【生卒】:1920—1991【介绍】: 波兰诗人、作家、社会政治活动家。诗歌和小说都包涵了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勾画出波兰农民在社会主义变革时期中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变化。主要作品有诗集《森林的眼睛》(1945)和小说..
沃帕列夫斯基:【生卒】:1900—1979【介绍】: 波兰小说家、剧作家。长期在电台工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跳舞的星星》,嗣后转向戏剧和小说创作,以历史小说的成就最大。代表作有剧本《来自拉曼都的骑士》(1929)、《祖国之..
莱洪:【生卒】:1899—1956【介绍】: 波兰诗人。14岁开始写诗,曾任波兰驻法国大使馆文化专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侨居国外。第一部诗集《血腹的叙事诗》(1920)给作者带来了声誉。1924年第二部诗集《银色和黑色》出版,充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