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蕙

郭良蕙:(1926— ) 台湾小说家。女。祖籍山东,生于河南开封。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年轻时酷爱文学。1949 年去台湾。1953年自行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银梦》。1962 年长篇小说《心锁》出版。书中大胆地描写了爱情,充分地表现了复杂的人性以至于在台引起一些争论,被认为破坏伦理道德而遭查禁,并被文协除名(后恢复其会籍)。1988 年 9 月中旬回大陆探亲,并应邀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作协进行演讲和出席座谈会。作品大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善于描绘女人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到画现代女人的空虚、寂莫的矛盾心理,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现象,笔触往往延伸到对人的精神和命运的思考,让人从中品味出生活的甜、酸、苦、辣,如短篇小说《台北的女人》。她的作品数量众多,堪称台湾多产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银梦》(1953)、《禁果》(1954)、《圣女》(1956)、《一吻》(1958)、《他·她·它》(1963)、《郭良蕙选集》(1964)、《记忆的深处》(1967)、《睡眠在哪里》(1973)、《台北的女人》(1980),中篇小说《情种》(1955)、《错误的抉择》(1956)、《生活的秘密》(1956)、《繁华梦》(1956)、《默恋》(1959)、《往事》(1960)、《琲琲的故事》(1962),长篇小说《午夜的话》(1954)、《感情的债》(1959)、《春尽》(1961)、《黑色的爱》(1961)、《墙里墙外》(1961)、《女人的事》(1962)、《心锁》(1962)、《遥远的路》(1962)、《青草青青》(1963)、《四月的旋律》(1963)、《金色的忧郁》(1964)、《楼上楼下》(1964)、《我不再哭泣》(1964)、《寂寞的假期》(1965)、《黄昏来临时》(1965)、《失落·失落·失落》(1965)、《我心·我心》(1966)、《藏在幸福里的》(1966)、《雨滴和泪滴》(1967)、《早熟》(1967)、《焦点)(1967)、《迷境》(1968)、《女大当嫁》(1969)、《他们的故事》(1970)、《邻家有女》(1970)、《这一大片空白》(1971)、《变奏》(1971)、《斜烟》(1972)、《蚀》(1972)、《加尔各答的陌生客》(1973)、《缘》(1973)、《团圆》(1975)、《花季》(1975)、《好个秋》(1976)、《两种以外的》(1978)以及散文集《生活的秘密》,游记《格兰道尔的早餐》等。

为您推荐

郭枫

郭枫:(193o— ) 台湾诗人、散文家。原名郭少鸣。笔名戈风、铜驼等。男。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台湾省立台南师范学校。现任“新地文学基金会”董事长。幼时父亲早逝,母亲削发为尼,与其弟寄食外祖母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躲避..

郭立诚

郭立诚:(1915— ) 台湾散文家。女。原籍河北武清县。毕业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历史系。担任过编译官、副编审。曾在花莲师范、师大附中任教。现为《汉声》杂志顾问。近年从事民俗研究,曾获中国语文奖章、中山学术奖助金..

郭成义

郭成义:(1950— ) 台湾诗人。笔名亚天。男。台湾基隆人。台北中兴中学高中毕业。曾任《诗人坊》诗刊主编、出版公司总经理、杂志社负责人等。为台湾中国新诗学会会员、笠诗社成员。处女诗作于 1967 年发表于《创作》月刊..

郭晋秀

关新艺

关新艺:(1929— ) 新加坡华人剧作家。原名王裕煌。曾用笔名思慧等。笔名和艺名关新艺。男。生于祖籍福建金门。在故乡读了一年私塾。 1937 年赴新加坡后读了三年小学,因日军南侵而辍学。抗战胜利后当过小贩和杂役。1950..

管管

管管:(1928— ) 台弯诗人、散文家。原名管运龙。男。山东胶县人。商职学校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曾任《创世纪》编委,台湾左营军中广播电台记者、编辑、节目主任等。1957 年开始发表作品,并与人一起创办《水星》月刊..

归人

归人:(1928— ) 台湾散文家、小说。本名黄守诚。笔名归人、黎芹、林枫、康捻等。男。原籍河南汤阴县。先后就读于县立第一小学、本县吴劲夫经正学塾、北京市私立大同中学、北京市立第十中学,河南省立安阳高级中学毕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