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1907—1964) 台湾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戴克崇,又名戴杜衡。笔名有苏汶、苏文、文术、白冷、老头儿、李今等。男。籍贯浙江杭州市。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与戴望舒同学。1926 年他与戴望舒在上海共同创办《璎珞旬刊》,次年又创办《无轨列车》月刊。1929 年与戴望舒、施蛰存、刘呐鸥、杨邨人等创办《新文艺月刊》,任编辑。1932 年参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月刊。抗战爆发后去了香港,成为天主教徒,曾任《国民日报》主笔。1942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辗转到了四川,担任南方印书馆编辑主任、《中央日报》编辑主任。1949 年随《中央日报》社到台湾,先后任《征信新闻》、《联合报》、《新生报》、《大华晚报》等报主笔,以撰写社论为主,由此成为政论家。1964 年因心脏病卒于台中空军医院。杜衡于 30 年代在《现代》杂志上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第三种人”的出路》、《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等文章,竭力鼓吹“第三种人”、“自由人”,与鲁迅、瞿秋白、周扬、陈望道为首的左翼作家发生文艺论战,受到左翼作家的严厉抨击。杜衡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再亮些》(又名《叛徒》,1936)、《漩涡里外》(1937),短篇小说集《石榴花》(1927)、《怀乡集》(1933);编辑《自由文艺论辩集》(1933);翻译作品《道连格雷画像》(1928)、《黛丝》(1928)、《结婚集》(1929)、《哨兵》(1930)、《统治者》(1937)。遗著《免于偏见的自由》。
为您推荐
杜国清:(1941— ) 台湾诗人。男。台湾台中县丰原镇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获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文学硕士及美国史坦福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曾任《现代文学》编辑,为笠诗社创办人之一。著有..
董佑峰:(?—?) 台湾诗人。男。台湾台南市人。1935 年与赵启明、张庆堂等人共同组建过台南市艺术俱乐部。作品散见子《台湾新民报》、《台湾文艺》、《台湾新闻》等报刊。是光复前新诗成熟期中的重要诗人。代表作独幕诗剧《..
杜诚:(1935— ) 新加坡华人诗人、散文家。原名杜珠成。曾用笔名杜生、杜周、于非等,主要笔名杜诚。男。祖籍福建晋江,生于马来西亚柔佛麻坡。1962 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留任该校助教。后到南侨女中任华..
董树藩:(1932— ) 台湾散文家。男。河北萨县人。台湾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台湾《中央月刊》副总编辑、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社长、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现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淡江大学公共..
丁宗裕:(1931— ) 台湾小说家、诗人。男。生于四川忠县。1947年从军去台湾。政工干专修正规班毕业。曾在部队从事政战工作。任月刊《战地政务》编辑、《战斗周刊》撰述委员。著有短篇小说集《梅岭春回》、《遥寄母亲》、..
东瑞:(1945— ) 香港作家。本名黄东涛。曾用笔名桑妮、西波、冬馨、罗桑雅。男。原籍福建金门,生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三马林达市。自幼在印尼长大,1960 年回祖国大陆就学。1969 年毕业于福建泉州华侨大学中文系。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