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

陈映真:(1937— ) 台湾小说家。本名陈永善。笔名许南村、映真。男。生于台湾竹南。毕业于淡江大学外文系。两岁时过继给他的三叔父。1944年全家因躲避空袭搬到茸歌镇。1959 年 9 月,大学二年级时,处女作短篇小说《面摊》问世,从此跻身台湾文坛,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亦先后从事《笔汇》、《文学季刊》等的编辑工作。1968 年,正当他准备应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中心的邀请,赴美深造时,台湾当局以“阅读毛泽东、鲁迅著作”的罪名,将他逮捕,囚禁 8 年。1977 年,因参与文学论战,与尉天骢、王拓等人受到官方和半官方报刊的猛烈围攻,但他没有屈服,接连在报刊上发表论文,予以反击。是台湾乡土文学理论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1979 年高雄事件前夕,台湾当局又以“莫须有”之罪名将他逮捕,后迫于海内外舆论的压力而将他释放。1983 年,应邀去美国参加国际文学笔会,1985 年 11 月创办《人间》新型报道文学杂志。他既是作家,又是评论家。以陈映真之笔名发表小说,以许南村的笔名发表评论。他的创作之路是曲折向前发展的,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大多表现了市镇小知识分子浓重的感伤情绪,作品总是充满凄苦的无奈,主人公都在失败中走向自杀。主要作品有《面摊》、《我的弟弟康雄》、《乡村教师》、《死者》、《那么衰老的眼泪》等。第二阶段(1965—1975),作品从超现实向现实过渡,多数人物由空想踏上了现实的土地,还加强了对大陆人题材的表现和深化,对现实的揭露和讽喻取代了过去浪漫主义的抒情。主要作品有《最后的夏日》、《唐情的喜剧》、《第一件差事》等。1975 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其人生和创作在经历了 8 年牢狱生活后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迈入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出狱之初,主要从事理论批评,而创作则始于 1978 年,作品有《贺大哥》、《夜行货车》、《云》等。1983 年以后,他又开拓新的创作题材,接连发表了《铃铛花》、《山路》、《赵南栋》等政治小说。小说常采用梦幻和现实相交织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将整体象征和部分象征相结合,具有多重主题,运筹和构思巧妙。己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将军族》、《第一件差事》、《陈映真选集》、《夜行货车》、《华盛顿大楼》(第一部)、《山路》等,评论集《知识人的偏执》、《孤儿的历史、历史的孤儿》等;另有自编《陈映真作品集》15 卷。

为您推荐

陈烨

陈烨:(1959— ) 台湾小说家。本名陈春秀。女。台湾台南市人。 1981 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后任中学语文教师。1977 年高三下时小说处女作《起风的时候》获比赛首奖。1979 年以散文《我从没有见过长城》获台湾..

陈义芝

陈义芝:(1953— ) 台湾诗人、散文家。男。生于台湾花莲。从小在农村度过。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先任教职,不久改任《联合报》副刊编辑,兼《诗人季刊》、《联合文学》主编。现任《联合报》副刊组副主任。12 岁开始写诗,..

陈艳秋

陈艳秋:(1955— ) 台湾小说家。女。台湾台南人。高中毕业。现为《大世界国际旅游》月刊编辑。1979 年发表处女作《阿法的男朋友》后,深受鼓舞,创作成为她的业余爱好。作品有长篇小说《相思海》(1981),小说集《无缘庙》(1980)及..

陈彦

陈雪风

陈雪风:(1936— ) 马来西亚华人文学评论家。原名陈思庆。曾用笔名郁人、陈旧、梅雨天等。男。祖籍广东潮安,生于马来西亚麻坡。50 年代在新加坡开始从事文艺评论写作,受到文坛注目。1962 年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南洋商报》社..

陈逊仁

陈逊仁:(1915—1940)台湾诗人。男。台湾台中市人。作家吴天赏的胞弟。吴从母姓,陈从父姓。台中一中毕业后,考入日本东京医专。1939 年毕业返台,次年病逝,年仅 26 岁。其妻子诗人陈绿蒂整理他的遗作,选取其中 26 首,在 1941 年..

陈虚谷

陈虚谷:(1896—1965) 台湾诗人、小说家。原名陈满盈。笔名虚谷、一村等。男。台湾彰化县人。生于贫困家庭,父早亡,5 岁时过继给陈姓地主家。1920 年考入明治大学经济系,并在正则英语学校进修英文。此时参加了台湾留日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