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绪

朱绪:(1909— ) 新加坡华人剧作家。原名朱季灶,字桂棹。曾用笔名石灵、周苍、悸子、菊子等,主要笔名朱绪。男。祖籍福建泉州。在中国接受教育,完成中等学程,并受过正规军训。后曾在军、政、学、商界工作多年。1930 年为逃避白色恐怖南下新加坡,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新加坡沦陷期间,因宣传抗日罪名被日军拘捕 6 个月,获释后以作小贩度日。抗战胜利后做过新闻记者。曾为星洲记者公会筹办世界报纸展览大会。又一度受聘于邵氏及克理斯制作影片工作。嗣后仍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朱绪生长于傀儡戏(木偶戏)盛行的泉州,从小耳濡目染,培养了对戏剧的浓厚兴趣。以后曾与友人先后组织过四人小剧团、启明剧社、人间剧社等戏剧团体,奠定了他一生的戏剧道路。赴新加坡后,即投身于当地进步戏剧运动。1932 年左右,与杨耀基等人发起组织萤火剧社。1935 年与吴广川等人组织文学团体新野社。1937 年以后参加新加坡业余话剧社,曾率领马华巡回剧团在马来亚联邦各地公演。这期间,常在新加坡《星中日报·星火》、《星洲日报午版·现代戏剧》、《总汇报·舞台面》、《南洋商报·今日剧场》、《新国民日报》副刊“新光”和“影与剧”以及《南洋周刊》等报刊发表剧作和讨论剧运的文章。其中有独幕剧《羹味》、《教师》、《逃犯一○三》,歌剧《向着自由之路》,活报剧《汪精卫叛国记》,论文《一九三七年马来亚的戏剧》、《南侨剧运的新动向》等。同时又致力于西方剧本的改编,当时曾有几部作品成为救亡戏剧演出的热门剧目。1941 年左右,他与啸平合作的剧本《未完成的杰作》在上海金平书店出版。朱绪的剧作大多反映南洋华侨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题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颇受新马华文文坛的好评。其中独幕剧《教师》和《黄昏时刻》,后被方修分别收入《马华新文学选集·戏剧》和《马华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出版的作品有儿童歌剧《春到人间》(1955)、《童话国》(1955),四幕剧《海恋》(1960)、《谁之咎》(1963),剧本《和平之后》、《华迦尼》(1967),论著《新马话剧活动四十五年》(1985)、《我与戏剧》(1987)。此外,朱绪在话剧导演方面成就卓著,自 1945 年以后,他曾导演了《马路边上的人》、《黎明》等多种剧目。

为您推荐

朱小燕

朱小燕:(?— ) 加拿大华人小说家。曾用笔名黛丝。女。原籍上海,生于贵州遵义。1969 年移民加拿大。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获加拿大专业会计师资格。曾任台湾《新生报》记者、台湾电视公司“艺文夜谈”节目主持人。现任加..

朱啸秋

朱啸秋:(1923) 台湾散文家。男。安徽歙县人。私立福建学院毕业。曾任福建《南方日报》、《林森日报》、《闽海正报》记者、编辑。1946 年赴台湾。曾主编《诤友周报》、《宪兵杂志》。1957 年出任《文坛》季刊(1961年改为..

朱星鹤

朱星鹤:(1936— ) 台湾小说家。笔名亚之。男。湖南湘乡人。1949年随流亡学生赴台。政战学校政治系毕业。长期在军中服役,历任教官、新闻官、图书馆主任等职。在政战学校时开始写作。1959 年起发表作品。曾获第一届台湾大..

朱秀娟

朱天心

朱天心:(1958— ) 台湾小说家、散文家。女。祖籍山东临朐,生于台湾。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现任三三书坊业务经理。出身于小说世家,父朱西宁是著名的军中作家,姐为小说家朱天文。1973年在《中华日报》副刊..

朱婉清

朱婉清:(1951— ) 台湾翻译家。女。江苏宜兴人。美国纽约市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曾任纽约《世界日报》编辑、《中央日报》副刊编辑。现任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审、政治作战学校兼任讲师。曾创办并主编《摩登..

朱西宁

朱西宁:(1926— ) 台湾小说家。本名朱青海。男。山东临朐人。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日战争,过着长期流亡的生活,浪迹于苏北、皖东、南京、上海等游击区或沦陷区,断断续续地读书和工作。抗战胜利后,仍然半工半读于京、沪、杭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