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绍贤

温绍贤:(1934— ) 香港小说家。男。原籍广东清远,生于香港。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政府官员,父亲为校长、国文教员,外婆熟谙英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香港沦陷时举家逃难到清远。战乱中,父母过早死亡,弟弟亦在孤儿院中失踪。少年的他带着战争的伤痛返回香港,寄居在外婆家里。曾在香港东方英文书院、香港芝加高工程学校就读。1958 年从广州中山大学西方语文文学系毕业后,被下放到广西某农村。1961 年调到广西大学外文系,历任助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1978 年返回香港,一直从事英文编辑和翻译工作。先后任香港《文汇报》电讯翻译、香港京士威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翻译和英文编辑、香港莎伦出版公司英文主编,大道文化机构翻译部合股人之一,并任该部执行主编。1987 年至今任香港丰年广告公司有限公司总编辑、翻译部总监。还是香港作家联谊会会员。16 岁开始在香港《彩虹》杂志、《文汇报》、《周末报》发表《嫂嫂》、《史团长征徽》、《玛丽不是中国人》等 10 多篇小说,并发表译作多篇。回香港后,经过 20 多年曲折的生活道路,对人生、国家的前途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决心在工余进行创作,并出版两个系列的作品,一是政治路线系列,共 4 部长篇:《青春泪》(1987)、《魂断彩虹桥》(1990)、《狂飚之下》、《失去了的一代》(1987);二是绿印人系列,共 3 个短篇集:《绿印人》(1987)、《宿约》(1988)、《相逢何必曾相恋》(1988)。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忠实地反映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现实反复证明,人类社会中出现的悲欢离合、沉浮降升,甚至男欢女爱,无不受政治制度、政治路线、政治事件所支配。作品除上述外,尚有传记《比利》(1985)、《甘地》(1985),学术著作《评“红楼梦的诗词英译”》(1982),译作《中越战争》(1981)、《少林寺》(1981)、《大禹治水》(1982)、《海洋神秘事件》(1981)、《古埃及王的陵墓》(1985)、《黑手党合同》(1985)、印度古籍《爱经》(1986—1987)、《中国科幻小说选》(1990)等 10 余种。

为您推荐

魏子云

魏子云:(1918— ) 台湾学者、戏剧家。男。安徽宿县人。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肄业。曾任参谋、秘书、主编、总干事、高中国文教师等职。现任台湾育达高商国文指导教师、台北师专兼任副教授。抗战时期开始投稿,在写作方面兴趣..

尉天3

尉天3 :(1935— ) 台湾文学评论家。笔名方庚。男。原籍江苏徐州。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现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出身军人家庭。1948 年由徐州到南京,在卫岗“遗族学校”上中学。1949 年随学校流亡途中,受同乡同..

魏希文

魏希文:(1912— ) 台湾小说家。男。原籍湖北通城。7 岁启蒙读私塾,9 岁即翻阅家中所藏的古典小说。10 岁时插班入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新文学。中学时广泛阅读了俄国 19 世纪作品以及日、美、英、法、德等国作家作品,立志当..

魏伟琦

温瑞安

温瑞安:(1954— ) 台湾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笔名温凉玉、舒侠舞等。男。祖籍广东梅县,生于马来西亚吡叻州美罗埠。在美罗中华第一校读完小学,后入美罗中学初中和综合中学高中学习。其间曾创办文学团体绿洲社。1972 年其..

温任平

温任平:(1944— ) 马来西亚华人诗人、散文家。男。祖籍广东梅县,生于马来西亚怡保。自幼聪慧好学,以自修考取高级剑桥文凭。后任教于吡叻冷甲拿督沙洛中学,并为伦敦大学汉学系海外学生。1972 年发起成立天狼星诗社,并任总社..

王聿均

王聿均:(1919— ) 台湾散文家、诗人。笔名鲁民、谛谛、燕然等。男。原籍山东费县。肄业于临沂中学。抗战时入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1942年毕业。曾在合川国立第二中学等校任教。1949 年去台后,曾任报社编辑和杂志主编,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