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可之说

    两可之说 : 概念不确定,论点骑墙,主张似是而非,称作两可之说,是理论宣传常见的现象。原为春秋末邓析的论说方法,即对互相矛盾的命题(或现象)均采取认可的态度。此说最早见西汉刘向《别录》,“邓析好刑名,操两可之说”。《吕氏春秋》中保存一则邓析“两可之说”的记载:“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谓更买矣。”邓析的“两可之说”是:“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

为您推荐

假说

假说 : 在已有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现象提出假定论点的解释方式,是理论研究与理论经常运用的思维方法。这是对某种旧理论或某个认识对象提出的一种新的尚待证明的思想或观点。在理论研究..

理解

理解 : 是理论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任何研究都是理解的再现,或解释的应用。加德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认为,理解、解释和应用同是理解过程中的成分,所有解释是理解的解释,解释又是理解的应用,应..

观察遗漏

观察遗漏 : 由于观察的片面性而产生的一隅之见,在理论研究中,叫观察遗漏。由于观察的局限性,只看到一部分材料而未看到另一部分材料,使形成的见解出现错误。观察必须力求全面系统,对观察对象的存在..

前理解

理解的多元性

理解的多元性 : 在理论写作中,人们对某一作品、某一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随时会出现多种观点,叫理解的多元性。只要允许人们自由地思想和理解,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状态。理解不同于知识,理..

测不准原则

测不准原则 : 这是近代科学界提出的一种认识原理。即某些因果关系、某些事件是无法准确测量的,总是存在一些误差。这是理论研究存在的一种现象,有些事件的性质不能被人们的感官所察觉,不容许人们测..

解释的充足理由律

解释的充足理由律 : 在思维论证过程中,要确定判断的正确性,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没有充足理由,论断是不能成立的。缺乏充足理由论证的论断,是没有说服力的。人们的思维仅仅保持确定性,前后一贯和无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