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

    建构 : 指认识图式或结构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发生认识论者认为,认识主体在接触周围事物时,一方面以自己原有的图式接纳这些事物,将这些事物“同化”到原有的图式中,使图式得到丰富和扩充,另一方面又在适应机制的内在动力下和外界事物的刺激下对原有的图式进行调整和改造而建构新的图式。皮亚杰认为,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即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较复杂的结构。

为您推荐

方法论

方法论 :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理论体系,受世界观的支配。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哲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各门科学方法论..

历史观

历史观 : 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依据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凡认..

主体

主体 : 有关人与其他事物关系的概念。马克思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人作为主体是相对于客体来说的,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主体就是人,客体就是作为人的..

思想

唯理论

唯理论 : 与“经验论”相对。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贬低感性认识的重要意义,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有唯心主义唯理论和唯物主义唯理论之分。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代表有柏拉图、笛卡尔等。柏..

反映论

反映论 : 关于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的理论。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德漠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等人的“流射说”,是反映论的萌芽。它认为外界事物经常流射出一种和它原形相似的“景象”,作..

认识的客体

认识的客体 : 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并被主体认识的客观事物。外部世界并非先天就是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只有进入人类实践活动领域,才成为认识的客体。它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认识客体与..